萬維百科

烏孜別克語 本文重定向自 乌孜别克语

(重新導向自烏茲別克語)
烏茲別克語 / 烏孜別克語
Oʻzbekcha, اوزبیکچه, Ўзбекча
母語國家和地區烏茲別克吉爾吉斯阿富汗哈薩克土庫曼塔吉克俄羅斯中華人民共和國
母語使用人數
3300萬 (2019)
語系
突厥語系
早期形式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
承認少數語言
語言代碼
ISO 639-1uz
ISO 639-2uzb
ISO 639-3分別為:
uzb – 烏茲別克語(一般)
uzn – 北烏茲別克語(烏茲別克、中國)
uzs – 南烏茲別克語(阿富汗、土耳其)
Glottologuzbe1247
語言瞭望站44-AAB-da, db
A map, showing that Uzbek is spoken throughout Uzbekistan, except the western third (where Karakalpak dominates) and Northern Afghanistan.
深藍色為多數語言、淺藍色為少數語言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符號。部分作業系統瀏覽器需要特殊字母與符號支援才能正確顯示,否則可能顯示為亂碼、問號、空格等其它符號。

烏茲別克語烏孜別克語(烏茲別克語西里爾字母Ўзбек тили阿拉伯字母اوزبیک تیلی拉丁字母Oʻzbek tili),使用於中亞國家及阿富汗和中國新疆等地,是烏茲別克族的母語,為烏茲別克唯一的官方語言,也是阿富汗北部和吉爾吉斯南部的常用語言之一。至2019年,該語言的母語使用者約有3300萬,絕大多數使用者居住於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語屬於突厥語系葛邏祿語支,也是西葛邏祿語支唯一的一種語言。烏茲別克語分為三大方言群,克普恰克方言群,烏古斯方言群及東南方言群。標準烏茲別克語以塔什干-費爾干納土語群為基礎制定,結合了塔什干方言的語音作為標準語的規範。

烏茲別克語作為察合台語的後裔之一被認為與現代維吾爾語密切相關,在文法上與維吾爾語十分相近,但標準烏茲別克語的一些詞彙(特別是外來詞)與維吾爾語並不相同,因此只能與維吾爾語進行口語交流。烏茲別克語也深受鄰近語言的影響,如其語言中存在大量的阿拉伯語俄羅斯語波斯語甚至法語借詞,發音也受到伊朗語族語言的影響。

烏茲別克語的具有多種書寫系統。歷史上,烏茲別克語使用察合台文書寫,現代烏茲別克境內的烏茲別克語一般使用拉丁字母和西里爾字母書寫,阿富汗境內的烏茲別克語則使用傳統的波斯-阿拉伯字母拼寫。

使用族群及現狀

烏茲別克語是烏茲別克族的母語。烏茲別克族約有三千餘萬人,多數位於烏茲別克,其餘散布於中亞諸國、阿富汗以及中國新疆。多數烏茲別克族操烏茲別克語,由於歷史和政治的緣故,也有許多烏茲別克族人也能掌握其他語言或轉用其他語言。在烏茲別克和阿富汗,烏茲別克語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中國境內有約一萬餘名烏孜別克族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境內的烏孜別克族長期與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混居,逐漸轉用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語言,而烏孜別克語的使用人數已經很少,因此烏孜別克語在中國已經處於處於瀕危狀態

不同的來源對烏茲別克語使用者的數量估計相差較大。瑞典《國家百科全書》估計烏茲別克語母語人數為3000萬,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估計為2500萬。根據不同來源的估計,烏茲別克的烏茲別克語使用者人數為2100萬人,阿富汗為340萬人,塔吉克為90萬人,吉爾吉斯為80萬人,哈薩克為50萬人,土庫曼為30萬人,俄羅斯為30萬人。土耳其境內也有少數烏茲別克族難民,使用南烏茲別克語

歷史與文字

在突厥民族遷來之前,今烏茲別克一帶為粟特人聚居區,使用伊朗語族的語言。公元7世紀,突厥汗國興起,征服了這一區域,說古突厥語的突厥人定居阿姆河錫爾河扎拉夫尚河流域,在此後的數個世紀中,突厥人逐漸驅逐或同化了居住於此的伊朗語族居民,突厥語族語言遂成為了這一區域的通行語言。9世紀至12世紀,該地區屬於喀喇汗國統治,喀喇汗國信奉伊斯蘭教,期間中亞突厥語引入了大量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詞彙,並改由阿拉伯字母書寫,形成了哈卡尼亞語,在察合台汗國時期哈卡尼亞語經過進一步發展逐漸形成了察合台語,而察合台語使用的察合台文則成為中亞地區突厥語言的共同書面語。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烏茲別克語逐漸由察合台語分化出來,但其書面語依然與當時的維吾爾語一樣使用察合台文。19世紀開始,察合台文不再用於詩歌創作並走向式微。察合台文不能精確表達口語,言文不一致導致烏茲別克文盲率較高。1921年,蘇維埃政權對烏茲別克語對原有的字母進行了刪改,形成了一套能夠較好的表達口語的,地方化的書寫口語的書寫系統。1929年,在蘇聯政府的支持下,烏茲別克放棄使用阿拉伯字母而改用拉丁字母,這套拉丁字母被稱為Yanalif字母。1936年,Ə ə, Ө ө, Y y, Ь ь 四個字母被刪除,僅僅四年後,烏茲別克語又改用西里爾字母。在蘇聯統治期間,烏茲別克語的使用受到限制,同時烏茲別克語也在此時吸收了大量的俄語詞彙。中國境內的烏孜別克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亦吸收了大批漢語詞彙。烏茲別克的烏茲別克語與中國境內的烏孜別克語並不完全相同。中國境內的烏孜別克語在讀音及文法上幾乎與維吾爾語完全吻合,而烏茲別克的標準烏茲別克語在文法及多數單字上與維吾爾語有差別。

蘇聯解體後的1993年,烏茲別克推行「去俄羅斯化」政策,將烏茲別克語確立為烏茲別克唯一官方語言並再次改用拉丁字母。然而烏茲別克語的拉丁化進程進展較為緩慢,烏茲別克政府一再推遲拉丁化完成的最後期限。至今西里爾字母仍廣泛使用於許多領域。阿富汗境內的烏茲別克語則一直使用阿拉伯字母。

音系

元音

標準烏茲別克語有a,e,i,o,oʻ,u六個元音字母,這六個字母在不同的發音規則中對應有[a][æ] [e] [i][ı] [o] [ö] [u]八種發音。標準烏茲別克語沒有ü字母及對應發音。同大多數突厥語言不同,標準烏茲別克語元音發音飽滿,詞首元音音素不需弱化發音。

此外,標準烏茲別克語中的元音和諧律遭到了較大的破壞,因而標準烏茲別克語僅有八個元音音位,相較多數突厥語言少,這是烏茲別克語區別於其它突厥語言的重要特徵之一。中國境內的烏孜別克語元音音位更少,僅具有六個元音音位。

中國境內烏孜別克語的元音如下表所示:

前不圓唇後圓唇
閉元音iu
中元音eo
開元音æɒ

輔音

標準烏茲別克語輔音字母有b,ch,d,f,g,gʻ,h,j,k,l,m,n,ng,p,q,r,s,sh,t,v,w,x,y,z。沒有c字母。

標準烏茲別克語有25個輔音音位,據《烏孜別克語簡志》記載,中國烏孜別克語具有24個輔音音位。烏茲別克語的清塞音、塞擦音通常送氣

標準烏茲別克語中的輔音如表所示。

雙唇音齒音齒齦音硬齶音軟齶音小舌音聲門音
鼻音 (輔音)mnŋ
塞音/塞擦音清音p(t͡s)t͡ʃkq(ʔ)
濁音bd͡ʒɡ
擦音清音ɸsʃχh
濁音z(ʒ)ʁ
近音ljw
R音r

文法和詞彙

作為突厥語族語言,烏茲別克語是一種黏著語,沒有冠詞。詞序為主賓動語序(SOV)。詞彙有名詞性詞彙和動詞性詞彙兩大類。名詞性詞彙包括名詞代詞形容詞和一些副詞;動詞性詞彙包括動詞和部分副詞。

就詞彙來源而論,烏茲別克語中有大量的借詞。這些借詞來自阿拉伯語、波斯語、俄語以及鄰近的突厥語言等,中國境內的烏孜別克語還有漢語借詞。烏茲別克語中存在俄語借詞需按照俄語本身的發音讀音並不產生音變。例如papka(文件夾),應按照俄語本身的發音讀作/papka/而並非按照烏茲別克語的發音規則讀作/papkæ/。烏茲別克語沒有可以辨義的聲調系統或高低音系統,但具有詞重音,其詞重音一律落在詞彙的最後一個音節上,這使得烏茲別克語中詞與詞之間的間隔十分明顯。

儘管維吾爾語與烏茲別克語較為接近,但是烏茲別克的烏茲別克語與維吾爾語仍然有一定差別。烏茲別克語的一些基礎單字與維吾爾語的單字並不一致,如司機一詞在烏茲別克語中為haydovchi,維吾爾語則使用shopur,維吾爾語中沒有haydovchi單字。一些單字在標準烏茲別克語與維吾爾語中並不相同。dumba一詞在烏茲別克語里表示屁股,然而維吾爾語用該詞表示後背。在詞綴方面。標準烏茲別克語的現在進行時在詞根後綴加-yap,而維吾爾語則綴加-wat。在口語中,烏茲別克人傾向使用形容詞加人稱後綴表達狀態。如:xafaman,我不開心。 而維吾爾人罕用該表達法。同時,烏茲別克語和維吾爾語與土耳其語差別很大。會烏茲別克語與維吾爾語並不能掌握土耳其語

烏茲別克語拉丁字母表

拉丁字母西里爾字母IPA
A aА а/a, æ/
B bБ б/b,p/
D dД д/d,t/
E eЕ е, Э э/e/
F fФ ф/f/
G gГ г/g,k/
H hҲ ҳ/h/
I iИ и/i, ɨ/
J jЖ ж/dʒ/ /ʒ/ /tʃ/ /ʃ/
K kК к/k/
L lЛ л/l/
M mМ м/m/
N nН н/n/
O oО о/ɔ/
P pП п/p/
Q qҚ қ/q/
R rР р/r/
S sС с/s/
T tТ т/t/
U uУ у/u/
V vВ в/w,v,f/
X xХ х/χ/
Y yЙ й/j/
Z zЗ з/z,s/
Oʻ oʻЎ ў/ø/
Gʻ gʻҒ ғ/ʁ/
Sh shШ ш/ʃ/
Ch chЧ ч/tʃ/
'ъTemplate:Tutuq belgisi

外部連結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3-03-19 00:46,點擊更新本頁查看原網頁

本站的所有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等全部轉載於維基百科(wikipedia.org),遵循 維基百科:CC BY-SA 3.0協議


頂部

如果本頁面有數學、化學、物理等公式未正確顯示,請使用Firefox瀏覽器或者Safari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