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的主題是清朝皇帝載湉的年號。關於使用該年號的皇帝,請見「
光緒帝」。
光緒(滿語:ᠪᠠᡩᠠᡵᠠᠩᡤᠠ
ᡩᠣᡵᠣ,穆麟德轉寫:badarangga doro;蒙古語:ᠪᠠᠳᠠᠷᠠᠭᠤᠯᠲᠤ
ᠲᠥᠷᠥ,西里爾字母:Бадаргуулт төр;1875年—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德宗載湉的年號(即位時年四歲),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1875年1月12日),清穆宗駕崩(時年一十八歲)。此時距翌年正月初一日還有二十四天(同治十三年十二月是小盡,只有二十九天),群臣擬定光緒、承熙、紹德、延道四個備選年號,並附滿語。十二月九日(1875年1月16日),兩宮皇太后硃筆落點「光緒」。
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在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以光緒帝的名義下詔,令溥儁入繼穆宗同治帝為嗣,賞頭品頂戴,號「大阿哥」。同時下詔,次年正月初一,溥儁代光緒帝向大高殿、奉先殿、壽皇殿祭天、祭祖。因有「立儲」、廢帝之意,即稱己亥建儲。當時有謠言稱,溥儁祭祀之後,光緒帝將效法清高宗禪讓故事,退位為太上皇,由溥儁登基,改元「保慶」。由於外國使節與國內名流、仕紳強力反對,慈禧被迫停止計劃。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崩,時年三十八歲),幼帝溥儀(時年三歲)即位沿用。
改元
-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清穆宗駕崩。十二月十五日,有詔明年改元光緒。
-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清德宗駕崩,清末帝溥儀嗣位。十一月九日,溥儀正式即位,有詔立次年改元:宣統。
大事記
1878年畫,《
中國饑荒》 (
The Famine in China)。饑荒受難者被強迫把兒女給賣掉
重要人物
公元紀年對照表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 中國內陸
- 台灣
- 朝鮮半島
- 開國(1894年-1895年)朝鮮國—高宗年號。
- 建陽(1896年-1897年)朝鮮國—高宗年號。
- 光武(1897年-1907年)大韓帝國—高宗年號。
- 隆熙(1907年-1910年),大韓帝國—純宗年號。
- 越南
- 日本
- 南洋
參見
深入閱讀
-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鄧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臺北: 國立現中國臺灣省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 2005年3月 [2007年3月10日].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年8月25日) (中文).
前一年號: 同治 | 清朝年號 1875年-1908年 | 下一年號: 宣統 |
|
---|
| 清朝 | 崇德1636-1643 → 順治1644-1661 → 康熙1662-1722 → 雍正1723-1735 → 乾隆1736-1795 → 嘉慶1796-1820 → 道光1821-1850 → 咸豐1851-1861 → 祺祥(預定1862) → 同治1862-1874 → 光緒1875-1908 → 宣統1909-1911 |
---|
| 起事年號 | 重興1644 · 天定1644 · 永昌1644-1645(大順) · 清光1645 · 中興1647 · 隆武1647(南明) · 永曆1647(南明) · 隆武1648-1649(南明) · 天正1648 · 天順1661 · 大慶1665 · 廣德1673 · 文興1704-1706 · 永興1708 · 天德1708 · 永和1721 · 天運1786 → 順天1787-1788 · 天運1795 · 萬利1797 · 大慶1797 · 光明1805-1809 · 順天1813 · 晏朝1814 · 天運1832 · 順天1832 · 奉天1832 · 大明主1832 · 洪順1852 · 天德1853 · 天德1853 · 天運1853 · 天德1853 · 江漢1854-1855 · 太平天德1854-1856 · 洪德1855-1864 · 順天1860-1864 · 天縱1860-1863 · 江漢1859-1864(楊龍喜) → 嗣統1864-1868 · 大明國(預定1902) |
---|
| ※注1: 鄂軍都督府的 黃帝紀元並非年號。
漢朝 → 三國 → 晉十六國 → 南北朝(高昌) → 隋朝 → 唐朝(渤海 ~ 南詔 → 大理) → 五代十國 → 宋 ~ 遼 ~ 金(西夏)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後帝制時期紀年:民國 → 公元) 列表 · 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