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百科

飛地 本文重定向自 外飛地

(重新導向自外飞地)
飛地形態一:C地區的主權屬於母國B,因此C地是B國的外飛地,也同時是A國的內飛地。
飛地形態二:C地區的主權屬於母國B,因此C地是B國的外飛地,但並非任何國家的內飛地。
飛地形態三:C地區是單獨主權,因此C地是A國的內飛地,但並非任何國家的外飛地。

飛地是一種人文地理概念,意指在某個地理區劃境內有一塊隸屬於他地的區域。根據地區與國家之間的相對關係,飛地又可以分為「外飛地」(Exclave)與「內飛地」(Enclave)兩種概念,其關係如下:

  • 內飛地enclave):意指某個國家境內有塊土地,其主權屬於另外一個國家,則該地區稱為此國家的內飛地。
  • 外飛地exclave):某國家擁有一塊與本國分離的領土,該領土被其他國家包圍,則該領土稱為某國的外飛地。

外飛地與內飛地雖然是相對的名詞,但互相之間卻不見得是可以互換的關係。如果與母國分離的孤立飛地是夾在兩個以上國家的邊境之間,那麼它雖然是個外飛地,但卻不是任何國家的內飛地。關於這種不能互換的關係,請參考附圖中的飛地型態二。

飛地名稱飛地類型飛地性質飛地被包圍或相鄰國家或地區所屬國家或政治實體所屬大洲
 梵蒂岡國中國主權國家 義大利 聖座歐洲
 聖馬利諾 聖馬利諾
 馬爾他騎士團政治實體 馬爾他騎士團
義大利坎波內外飛地及內飛地市鎮 瑞士 提契諾州 義大利 倫巴底大區
 賴索托國中國主權國家 南非 賴索托非洲
 阿拉斯加州外飛地美國州份 加拿大 美國北美洲
 直布羅陀英國海外領土 西班牙 英國歐洲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主權基地區 賽普勒斯
 加里寧格勒州俄羅斯聯邦主體 波蘭 立陶宛 俄羅斯
 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 亞美尼亞 伊朗 土耳其 亞塞拜然
 阿迪格共和國內飛地俄羅斯自治共和國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 俄羅斯
歐庫西區外飛地 印度尼西亞 東帝汶亞洲
卡賓達省 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 安哥拉非洲
 休達自治市 摩洛哥 西班牙
 麥里亞
布辛根市鎮 沙夫豪森州 瑞士 巴登-符騰堡 德國歐洲
 維也納內飛地聯邦州 下奧地利邦 奧地利歐洲
波薩維納州外飛地 塞族共和國 克羅埃西亞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歐洲

內飛地

蘇聯遺留在中亞費爾干納地區的大量飛地涉及吉爾吉斯(綠色)、塔吉克(紫色)和烏茲別克(黃色)
比利時(黃色)和荷蘭(米色)交界的巴勒拿索有歐洲最複雜的飛地

一個國家境內的內飛地通常是另一個國家(該地主權國)的外飛地(但「國中國」不屬此情況),但是外飛地卻不一定要以內飛地的型態存在。雖然,以很狹義的定義來說,飛地的四周都必須完全被同一個國家所包圍,但事實上這名詞有很多比較實用上的引申用法,例如某地區在陸地部分可能都是由同一個國家所包圍,但是該地區臨海,因此可以利用海路與母國聯絡,或者被包圍的地區本身其實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中國)。

標準飛地

此類的飛地之存在型態完全符合內飛地最嚴謹狹義的定義。

已不再存在的內飛地

臨海飛地

此類的飛地雖然陸上的邊境皆被另一個國家包圍,但因為瀕臨海邊,因此通常還是可以透過海路與母國聯繫。

國中國

此類的地區雖然與內飛地一樣被同一個國家完全包圍四周,但因為孤立地區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因此沒有與國家行政中心(首都)聯絡不易的問題存在。它們有一部份內飛地的存在特色,但並不屬於外飛地的一種。

城市

在部分國家或地區的行政區劃中,因將首都或主要城市設為獨立行政區,造成一些城市被同級別的另一個行政區完全包圍,成為後者的內飛地,如柏林布蘭登堡州的內飛地,光州全羅南道內飛地,臺北市新北市的內飛地、嘉義市嘉義縣的內飛地,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內飛地、澳洲首都領地新南威爾斯州內飛地等。

其他

外飛地

外飛地Exclave)通常指某國家(地區)(或國家以下的某級地方行政單位)擁有一塊與本國(地區)分離開來的領土,若該領土被其他國家(地區)包圍,則該領土稱為某國(地區)的外飛地。

國際性飛地

北美洲

中美洲

南美洲

歐洲

非洲

亞洲

行政區域飛地

指一國之內,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的飛地。漢語中稱插花地。

歷史上的外飛地

  • 東普魯士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外飛地。由於德國割讓西普魯士波森兩省予波蘭,亦即波蘭走廊,令東普魯士與德國其它領土分開。現在,原東普魯士分屬於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波蘭瓦爾米亞-馬祖里省
  • 東巴基斯坦,亦即今天的孟加拉。東巴基斯坦曾是巴基斯坦的外飛地,在印巴分治時,依宗教及種族原則與印度分開,與巴基斯坦本土之間被印度的領土分開,並在印巴戰爭之後,於1971年獨立立國。
  • 南非納米比亞鯨灣港也曾是外飛地。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此港口併入該國。
  • 九龍寨城位於香港九龍,在英國統治期間是清朝實際上一塊特殊的外飛地。1898年簽定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規定,九龍寨城仍然由清政府管轄,「所有現在九龍城內駐紮之清朝官員,仍可在城內各司其事,惟不得與保衛香港之武備有所妨礙」。但事實上,由條約生效後的一段短時間內因發生不同事件及衝突,加上其後清朝國力日漸衰退而不再派官員駐守,使九龍寨城變成「三不管地帶」(除了日佔時期日軍接管以外)。1987年中英雙方達成協議,交由香港政府於1994年完全拆除,1995年闢為九龍寨城公園,劃入九龍城區
  • 靜岡縣駿東郡裾野町:1955年御殿場町改制為市後曾與清水町同屬駿東郡的外飛地,1971年改制為裾野市後不再屬於駿東郡。
  • 孟加拉印度
    • 印度的庫奇比哈縣與南方的孟加拉之間,存在大量的飛地。主要的原因是兩地的大君分別加入了印度與巴基斯坦,但是卻擁有很多不相連的土地產業。經過換地、印巴戰爭等等的兼併,印度在孟加拉境內還有三塊大的飛地,孟加拉在印度境內也還有一塊大的飛地,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孤立的村落各被雙方封鎖邊界。孟加拉與印度邊界有一個世界罕見的丁·比卡走廊英語Tin Bigha Corridor,是由印度名義上租借給孟加拉,以便連結孟加拉本土與被印度領土所包圍的Dahagram–Angarpota內飛地。在兩國邊境、孟加拉境內還存在一個屬於印度的飛地,而這塊內飛地中還包含著孟加拉國的一塊外飛地。更複雜的是,這塊外飛地中還包含著一塊屬於印度的「內內內飛地」,面積為0.007平方公里。直到2015年6月6日,時任印度總理的納倫德拉·莫迪前往孟加拉首都達卡與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共同簽署了一份領土互換協議。2015年7月31日午夜零時,印度與孟加拉交換兩國邊境飛地。這才標志著兩國之間長達數十年的邊境飛地問題宣告結束。
  • 防川,1957年圖們江洪水,導致其與中國內地陸路交通完全中斷,四周被蘇聯包圍,直到1990年方恢復與中國內地的陸路交通。
  • 啟德發展區北部住宅區的對外道路協調道承啟道分別連接黃大仙區觀塘區,但承啟道延長段在發展初期未通車,令該區與九龍城區其他地方分開,直到該路段於2018年7月25日下午2時正式通車後方連接。
  • 啟德發展區南部的對外道路祥業街連接觀塘區,但承豐道延長段在發展初期未通車,令該區與九龍城區其他地方分開,直到該路段於2022年12月31日正式通車後方連接。

其他

網站

參見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3-03-14 09:22,點擊更新本頁查看原網頁

本站的所有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等全部轉載於維基百科(wikipedia.org),遵循 維基百科:CC BY-SA 3.0協議


頂部

如果本頁面有數學、化學、物理等公式未正確顯示,請使用Firefox瀏覽器或者Safari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