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百科

多鄰國 本文重定向自 多鄰國

(重新導向自Duolingo)
多鄰國
Duolingo logo (2019).svg
公司類型上市公司
語言
股票代號NASDAQDUOL
總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業務範圍全球
創立者路易斯·馮·安塞韋林·哈克英語Severin Hacker
執行長路易斯·馮·安
產業線上教學專業認證翻譯群眾外包
服務語言教育、多鄰國英語測驗、多鄰國校園版、Tinycards 應用程式
營業額$1.617億美元(2020年)

$7080萬美元 (2019年)

員工400位以上
網址www.duolingo.com
廣告
註冊
使用者3億名以上
推出時間2011年11月30日,​11年前​(2011-11-30(beta)
2012年6月19日,​10年前​(2012-06-19(公開)
現狀線上營運中
系統平台AndroidiOSWindows PhoneWindows 10 Mobile網頁瀏覽器
程式語言KotlinSwiftReactPythonScalaHTMLCSSJavaScript

多鄰國(英語:Duolingo/ˌdjˈlɪŋɡ/ DEW-oh-LING-goh)是美國一個語言學習網站及應用程式。該公司以免費增值模式營運:網站及應用程式皆免費使用,但也有提供付費升級版本。

截至2021年6月,多鄰國提供了40種語言共106種的語言課程,也有許多語言課程正在開發中。

歷史

多鄰國起源於2009年,美國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路易斯·馮·安教授(reCAPTCHA計劃的發起人)和他的研究生Severin Hacker發起,並主要是以Python寫成。多鄰國(Duolingo)的名字來自拉丁文字根,duo(兩個)和lingo(語言);路易斯·馮·安授希望多鄰國使用者一方面在學習一種語言時,也能反身過來協助建構多鄰國的語言課程,讓其他人也能多學習一種語言;這種模式稱為眾包,它的設計理念是,當使用者逐漸學習課程時,同時也在幫助翻譯網站上的內容或檔案。

多鄰國早期由路易斯·馮·安教授所獲的麥克阿瑟獎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隨後的資金來自Union Square Ventures公司以及演員Ashton Kutcher的A-Grade Investments公司的投資。

多鄰國在2011年11月30日發布了封測版本,其試用者候補名單甚至累積到超過300,000使用者。

2012年6月19日,多鄰國向公眾開放。2012年11月23日,多鄰國在蘋果App Store發布了iOS應用。這款應用程式提供免費下載,併兼容大部分iPhoneiPod touchiPad裝置。2013年,多鄰國被蘋果選為iPhone年度APP,這也是教育類App首次獲得此一榮譽。

2013年5月29日,多鄰國發布了安卓app,發布前三周就被下載超過一百萬次,很快成為Google Play商店下載量第一的教育類app。截至2013年5月 (2013-05),多鄰國有27名雇員,辦公地點位於匹茲堡旁邊的Shadyside,並且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旁。

2021年7月28日,多鄰國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DUOL」。

商業模式

多鄰國平台的核心服務都是免費的。對手機使用者端來說,使用者只會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後才會看到一次廣告,相比整個使用時間來說相當有限。使用多鄰國平台的學生無需支付服務費。然而,多鄰國也有少數需要收費的應用程式內購買服務。

2014年7月,多鄰國開設了語言認證服務。

眾包翻譯

多鄰國最初採取眾包的模式盈利:在這種模式中,會員們會被邀請來參與文字翻譯和給翻譯投票。這些文字來自一些組織,多鄰國為他們翻譯文字來獲得收益。要翻譯的文字會通過一個申請過的上傳帳號添加到多鄰國上。

2013年10月14日, 多鄰國宣布與CNNBuzzFeed達成協定,為這兩家公司的國際網頁翻譯文章。

語言產生器

語言產生器,發布於2013年10月9日,是使用者貢獻自身語言知識,協助建立多鄰國課程的服務。

除了幫助學習社群為多數語言(被廣泛使用的語言)開發課程,多鄰國語言產生器也旨在儲存一些少數語言,例如拉丁語瑪雅語系巴斯克語

多鄰國社群第一個完全通過產生器開發的課程,是基於俄語學習英語,2013年12月19日發布了此課程的beta版本。多鄰國社群開發的其他課程,包括基於土耳其語、荷蘭語、匈牙利語學習英語 ,以及基於西班牙語學習法語、葡萄牙語。

產生器有三個階段。首先,如果雙方面語言都很流利的志願者們有足夠的興趣來開發專案(這是申請前提),那麼一門語言課程就可以開始「階段一:尚未發布」。當課程準備已充分並且可以用於版本測試時,就可以進入「階段二:Beta版本發布」。最後,一旦所有課程內容達到能夠向公眾發布的階段時,就進入「階段三:向公眾發布」。如果已完成的課程依然待在產生器中,那是因為負責人在繼續做微調以改進課程。例如,一個學生答錯問題,並且發現系統會誤導學生或會把正確答案判錯,那麼這名學生就可以提交報告來闡述系統問題。

通過中文教授的語言

截至2023年1月12日 (2023-01-12),有23門課程向公眾開放(依學生人數排列):

而有1門針對中文使用者的課程正在建設中:德語

教學模式

與其他教學平台相比,多鄰國提供大量的聽寫、單字記憶及口說練習,但文法單元則較為鬆散。在學習一種語言時,玩家需要攀爬一條遊戲化的技能樹,每一個技能樹分為許多等級,約在50至150級,每一級又分為許多技能,使用者可以在上面逐漸向上攀升。使用者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會獲得「積分」。每一條技能樹約包含2,000至4000單詞。

多鄰國採取的是資料導向式教學方式。 在學習的每個過程中,系統會分析使用者會糾結於哪些問題,以及會犯哪些錯誤。然後系統會統計這些資料,並且從中獲得改進。

公司委託了一個外部研究,來檢驗多鄰國的資料導向式方法的效果。紐約城市大學南卡羅來納大學的教授進行了這項研究,研究估計多鄰國上34小時的學習對於讀寫能力的提高,或許可以達到美國大學第一學期入門課程的效果,後者所花的時間為130+小時。這項研究並沒有涉及口頭表達的能力。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少於2個小時的時候就登出了, 而達到相似的學習量則需要花費Rosetta Stone(一款語言學習軟體)的使用者55到60小時的時間。 研究並未將多鄰國與其他免費或收費更低的課程相比,比如BBC, Book2,或者Before You Know It英語Before_You_Know_It_(software)

級別與使用者體驗

在專案中,根據學習此門語言的程度,學習者們被分到特定的級別。使用者的級別由一個獎章圖案中的數字顯示,獎章上還繪有該門語言所屬國家的國旗圖案。任何使用者的所學習的所有語言對應的級別都公開顯示在他們的使用者名稱旁。為了升級,學習者可以通過學習課程來獲得足夠的積分,或者,也可以通過翻譯真正的檔案,來取得一種按字數計分的積分(這種積分會隨著所屬語言的級別提高而增加)。課程通常由14-20個問題或句子組成,一般用時4-7分鐘。每完成一個課程,獲得10點經驗值(XP)和課程最後剩下的紅心。為了升到下一級,需要達到一系列的積分值,按級計分的分值會隨級別的升高而增加。每種語言至少存在25個級別。以下是升至下一級所需要積分值的部分列表:

因為多鄰國的目標是讓人們學會一門語言,每個單元(特別是1-9課之間)會有一個「記憶強度條」,電腦會估計使用者對特定單詞和結構的記憶強度,並把它顯示在記憶強度條中。在特定的時間之後,強度條會消退,這時表明使用者需要溫習相應的課程,或是強化薄弱之處。進行「真正的翻譯」,也會強化單詞記憶,當使用者使用「沉浸」選項來進行網上真正的檔案翻譯時,系統會跟蹤使用者遇到的所有單詞。

Crowns system

2018年4月7日,多鄰國將crowns system推廣至所有使用者,crowns system的特點包括:

  • 使用者將不能再看見一個技能內的單字,這能增加使用者學習時的期待感;
  • 使用者的練習難度將會愈來愈困難,不能再回頭練習簡單一點的題目,這將使用更容易地接觸一些難度較高的題目;
  • 老使用者要取得5級將需要不斷重覆練習數十次,此舉能增加使用者使用多鄰國的時間,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率;
  • 詞語的強度再不會減弱,使使用者免除對詞語強度減弱的擔心;
  • 「Test-out」功能被去除,此舉能同樣增加使用者使用多鄰國的時間,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率。然而在經過各使用者的爭取後,這個功能終於在6月26日左右回來了。

參見

外部連結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3-02-03 13:35,點擊更新本頁查看原網頁

本站的所有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等全部轉載於維基百科(wikipedia.org),遵循 維基百科:CC BY-SA 3.0協議


頂部

如果本頁面有數學、化學、物理等公式未正確顯示,請使用Firefox瀏覽器或者Safari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