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本文重定向自 太平洋
太平洋 | |
---|---|
![]() | |
坐标 | 0°N 160°W / 0°N 160°W坐标:0°N 160°W / 0°N 160°W |
表面积 | 165,250,000平方千米(63,800,000平方英里) |
平均深度 | 4,280米(14,040英尺) |
最大深度 | 10,911米(35,797英尺) |
水体体积 | 710,000,000立方千米(170,000,000立方英里) |
岛屿 | 岛屿列表 |
![]() |
地球的大洋 (五大洋划分法) |
---|
世界洋 |
太平洋(英语:Pacific Ocean)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积1.813亿平方公里,它从北冰洋一直延伸至南冰洋,其西面为亚洲、大洋洲,东面为美洲,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及约32%的总面积,比地球上所有陆地面积的总和还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连接白令海峡,南面则以南纬60度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表面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10,911米(35,797英尺)。
太平洋之名称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为“平静的海洋”,由航海家麦哲伦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10月,率领5艘船从大西洋找到了一个西南出口(麦哲伦海峡)向西航行,经过38天的惊涛骇浪后到达一个平静的洋面,他因称之为太平洋。
海水性质
太平洋水温随纬度而异,在极地附近接近冰点,在赤道则大约为25至30°C(84°F)左右。海水的含盐量则在中纬度较高:靠近赤道的水全年雨量充足,靠近极地则因寒冷而少蒸发,以致这两处的含盐量较低。整体来说,太平洋的海水要比大西洋的温暖。 在北半球,太平洋表面海水主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环流),在南半球则以反时针方向流动。北赤道洋流沿北纬15度,受信风带动向西推进,到达菲律宾附近转向北方,与日本洋流(又称黑潮)会合。
在大约北纬45度,黑潮分成两支。往南的一支重返北赤道洋流,另一支往北形成阿留申洋流,接近北美洲时推动白令海峡反时针方向的水流,往南成为寒冷缓慢的加利福尼亚洋流。
南赤道洋流沿赤道往西流动,在新几内亚往东南一转,在大约南纬50度完全转往正东方向。洋流在这段自西沿南太平洋流动,是为南极绕极环流一段。到达智利海岸时,洋流分成两支:一支经合恩角流进大西洋,另一支向北成为秘鲁洋流。
地貌

安山岩线(The andesite line)是太平洋地貌中最重要的分界线,将中部太平洋盆地较深层的火成镁铁岩及大陆边沿的半沉降火成长英岩分隔开来。安山岩线沿加里福尼亚州西端岛屿、阿留申群岛南端、堪察加半岛东端、千岛群岛、日本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所罗门群岛,直达新西兰;亦向东北伸延至安第斯山脉西端、南美洲及墨西哥,再折返加州。印尼、菲律宾、日本、新几内亚、新西兰等澳大利亚大陆及亚洲大陆的东部延伸地区全在安山岩线以外。
陆地和岛屿
太平洋的岛屿类型多样,有陆边岛、冲积岛、珊瑚礁和火山岛等四个类型的岛屿。陆边岛位于安山岩线以外,包括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和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等,这些岛和附近的大陆相连,其中新几内亚岛是世界第二大岛屿。火山岛如布干维尔岛、夏威夷岛和所罗门群岛等,很多还有活火山活动。太平洋上几乎所有较小的岛屿都位于北纬30度及南纬30度之间,由东南亚延伸至复活节岛;其余的太平洋海域差不多都全被水覆盖着。
夏威夷、复活节岛和新西兰围成的波利尼西亚大三角区域内有库克群岛、马克萨斯群岛、萨摩亚群岛、社会群岛、托克劳群岛、汤加群岛、土阿莫土群岛、图瓦卢群岛和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位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
由新几内亚为首的美拉尼西亚位于太平洋的西南角,包括俾斯麦群岛、斐济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所罗门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等。
环太平洋国家与地区

在史前时期太平洋地区发生过多次重要迁徙,最显著的一次是南岛民族(波利尼西亚人)从亚洲海边迁至塔希提,然后到达夏威夷和新西兰,后来还到了复活节岛。
欧洲人于十六世纪早期发现了太平洋。最早的是曾横渡巴拿马地峡的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沃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1513年)及以后在环球航行中横渡太平洋的麦哲伦(1519年-15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