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百科

成田機場問題

成田機場計劃圖

成田機場問題是指與日本成田國際機場興建相關的社會問題,主要原因是機場預定用地內的部分住戶拒絕搬遷,這些住戶也被中國部分媒體(如華西都市報)稱為「日本最牛釘子戶」。與此相關的民眾抗爭運動被以機場所在的成田市三里塚日語三里塚 (成田市)地區稱為「三里塚鬥爭」,至今仍在持續中。

事件經過

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対同盟 符號標記

1978年修建的成田國際機場早在1962年就已經決定,但是因選址問題、當地農民反對及技術問題而一直沒有修建。1967年6月17日,在千葉縣成田市三里塚日語三里塚 (成田市)芝山地區修建機場的方案被提出來,7月4日被佐藤榮作內閣批准,但是這項決定遭到了當地農民的強烈反對,並且結成同盟,組成青年行動隊、少年行動隊、老人行動隊和婦女行動隊等許多抗議團體阻止機場的建設,全國各地也有許多學生支援。

鑑於人民的抗議,日本政府使用各種辦法壓制他們的抗議行動,最為嚴重的一次是在1971年9月16日至9月20日,日本政府第二次強制執行,反對者包括各地趕來的支援者超過5,000人,而千葉縣警方及警視廳神奈川縣埼玉縣關東地區警方支援的警力,共5,300名警察出動。雙方衝突造成三名神奈川縣的警察死亡,475名反對者被捕,150多人受傷,這次事件被稱為「東峰十字路事件」。事件發生後,反對者三之宮文男以自殺表示抗議。

當地農民對成田機場修建不斷抗議雖然沒有讓政府放棄修建機場的計畫,但是政府也沒有能夠按照原計畫進行修建。原計畫占地面積1,060公頃及三條跑道,而最後只修建了一條4,000米跑道。機場啟用前,塔台曾被抗爭者入侵並破壞設備,因此機場啟用後,為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所有要進入機場的人車均需接受安全檢查,此安檢措施實施到2015年3月30日才廢除。而農民與政府之間的衝突直到1991年隅谷調查團的介入才逐漸平息。

2012年11月28日,成田機場內的一間釘子戶「橫堀團結小屋」被強制拆遷。

社會根源

當地大多是生活貧困的農民,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他們響應政府號召到三里冢、芝山地區墾荒。而政府修建機場對土地的強征,使他們感到了人和尊嚴被侵犯,國家隨意剝奪了他們的生存權利。

1971年,反對者在寫給首相佐藤榮作的題為《白骨的怨恨》的信中,表達了他們的這種憤怒。他們表示他們的目的不在於經濟補償,「如果你能夠讓我信服,如果能讓我感到服氣,就是不要補償,我也會高高興興的把自己的土地財產拱手相讓」。他們在信中指出,日本政府強征農民土地,是對民主的踐踏,「此後,便是暴力的強權政治:『你礙事,就請走開!』」

相關作品

  • 《家》(日語:ぼくの村の話),尾瀨朗的漫畫作品。雖作品中的相關地名、人名等都被更改為虛構名,但此漫畫仍被視為是描述成田機場興建的當地居民抗爭活動。
  • 《活在三里塚》
  • 《三里塚:伊卡洛斯的殞落》

圖片

注釋及參考

注釋

參考文獻

  1. 宇沢 弘文,「成田」とは何か―戦後日本の悲劇,岩波書店,1992年 ISBN 400430216
  2. 隅谷 三喜男,成田の空と大地,岩波書店,1996年 ISBN 4-00-001546-X
  3. 尹曉磊,〈國家邏輯與農民道義之間〉,《讀書》,(7)2005,P84-90

外部連結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3-04-30 10:42,點擊更新本頁查看原網頁

本站的所有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等全部轉載於維基百科(wikipedia.org),遵循 維基百科:CC BY-SA 3.0協議


頂部

如果本頁面有數學、化學、物理等公式未正確顯示,請使用Firefox瀏覽器或者Safari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