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百科

韓語西里爾轉寫系統 本文重定向自 朝鲜语西里尔转写系统

(重新導向自朝鲜语西里尔化)

韓語西里爾轉寫系統(俄語:Система Концевича)是韓語的西里爾化方案,由俄語學者列夫·孔采維奇(俄語:Лев Концевич)改進了由亞歷山大·霍洛多維奇(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Холодович)的轉寫系統,是目前主要的將韓語單詞轉寫成俄語字母的系統。另外還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下稱北朝鮮)的轉寫系統。

種類

俄羅斯的轉寫系統

對於由霍洛多維奇創造的轉寫系統稱為霍式,這種轉寫法是對韓語的每個音位進行逐一轉譯成西里爾字母,因此可以更準確地進行轉寫。但另一方面霍式使用了一個西里爾字母中沒有的字母「ɔ」來表示韓語的,因此在真正使用時顯得不實用。於是經孔采維奇的改進後的轉寫系統成為孔式。孔式中,不論韓語的,一律轉寫為「о」。

北朝鮮的轉寫系統

北朝鮮於1955年創作了《據外國字母的韓語轉寫法(외국 자모에 의한 조선어 표기법)》,其第二章中有有關西里爾字母的轉寫方案。但對此後出現的韓語變化沒有在其轉寫系統中作出修改。

北朝鮮的轉寫系統還分為「一般用」和「科學用」兩種。前者多用於日常用語,新聞中的人名和地名等的轉寫;後者用於韓語有關的科學用語,語言學論文等的轉寫。

轉寫系統

以下為霍式、孔式和北朝鮮式的轉寫系統。

元音

單元音

韓語霍式孔式北朝鮮式
一般用科學用
аа
ɔо (*1)еŏ
оо
уу
ыы
ии
эай
еэ
(*1)學術用上採用「ŏ」。

半元音/j/+單元音

韓語霍式孔式北朝鮮式
一般用科學用
яя
йɔё (*2)ёйŏ
ёё
юю
йэйяяй
йее
(*2)學術用上採用「йŏ」。

其他

韓語霍式孔式北朝鮮式
一般用科學用
вава
вɔвововŏ
виуй
вэвай
вевэ
ой
ыйыый

輔音

鬆音

鬆音中在濁音化的場合使用西里爾語的濁音文字轉寫,而清音化時採用清音文字轉寫。(下表中,「/」右邊為濁音字,左邊為清音字)

韓語霍式孔式北朝鮮式
一般用科學用
п/бп/б
т/дт/д
ч/чжч/джч/з
сс
к/гк/г

另外表示收音的用清音字птк表示。

送氣音

韓語霍式孔式北朝鮮式
一般用科學用
пхпх
тхтх
чхчх
кхкх
хх

緊音

韓語霍式孔式北朝鮮式
一般用科學用
пппп
тттт
чччч
сссс
кккк

但是,在韓語中收音後的鬆音會產生緊音化,此時不論哪種轉寫系統,都轉寫為птчск

鼻音・流音

韓語霍式孔式北朝鮮式
一般用科學用
мм
нн
нън/нъ (*1)н/нь (*2)нъ
р/л (*3)р/ль (*4)р (*5)ль (*5)
(*1)元音яёеюинъ
(*2)元音前為нь
(*3)р為初聲,而л為收音。
(*4)р為初聲,ль為收音,另外ㄹㄹ轉為ллㄹㅎ轉為рх
(*5)ㄹㄹ轉為л

不論哪種轉寫系統,輔音同化中的鼻音化、流音化、插入等的語音變化,大致上都按變化後的音轉寫。

轉寫實例

以下舉若干轉寫實例:

韓語霍式孔式北朝鮮式
一般用科學用
조선(朝鮮)ЧосɔнЧосонЧосенЧосŏн
김일성(金日成)Ким ИлсɔнъКим ИльсонКим ИрсенКим Ильсŏнъ
평양平壤ПхйɔнъянъПхёнъянПхеньянПхйŏнъянъ
신라新羅СиллаСила
백두산(白頭山,即長白山ПэктусанПайктусан
광화문光化門КванъхвамунКванхвамунКванъхвамун
신의주新義州СиныйчжуСиныйджуСинызуСиныйзу
경주慶州КйɔнъчжуКёнджуКёнзуКйŏнъзу

實際應用

北朝鮮1955年式轉寫系統主要用於轉寫如Ким Ирсен(金日成)、Ким Ченир(金正日)、Пхеньян(平壤)等與北朝鮮有關的固有名詞。

但同時,近年俄羅斯國內更多使用孔式轉寫韓語的固有名詞,特別是與韓國有關的固有詞。

注釋

  1. ^ 這兩個人名轉譯參考Template:俄語譯音表
  • 조선 민주주의 인민 공화국 과학원 조선어 및 조선 문학 연구소(1956)「조선어 외래어 표기법」, 조선 민주주의 인민 공화국 과학원
  • КонцевичЛР.(1979)Хунмин чоны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Наука
  • ХолодовичАА.(1954)Очерк грамматики корейского язык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литературы н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ах
  • ЯрцеваВН.(глред.)(1998)Большо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ЯзыкознаниеНауч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參見

外部連結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2-12-10 08:22,點擊更新本頁查看原網頁

本站的所有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等全部轉載於維基百科(wikipedia.org),遵循 維基百科:CC BY-SA 3.0協議


頂部

如果本頁面有數學、化學、物理等公式未正確顯示,請使用Firefox瀏覽器或者Safari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