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極東時間
歐洲極東時間(英語:Further-eastern European Time)是一個歐洲時區,比協調世界時快3個小時。截至2016年9月,白俄羅斯、俄羅斯西部及土耳其都使用這個時區,分別稱其為明斯克時間、莫斯科時間和土耳其時間。該時區最早於2011年10月為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所創(是為加里寧格勒時間),白俄羅斯之後跟進使用。2014年3月,俄羅斯全國向後撥回一小時,加里寧格勒州改用UTC+2時區,莫斯科改用UTC+3時區。歐洲極東時間同樣應用於俄羅斯全國的鐵路系統。
除歐洲外,一些非洲國家也採用UTC+3的時區,並稱之為東非時間或阿拉伯標準時間。
歷史
2011年以前,歐洲極東時間等同於歐洲東部時間(UTC+2),夏季使用歐洲東部夏令時間(UTC+3)。該年3月27日起,俄羅斯推行全年夏時制,夏季結束後時鐘不再撥回。這令加里寧格勒州全年改用UTC+3時間,造成了該州時間比該州以東國家還靠前的怪現象。9月15日,白俄羅斯效仿俄國更改時區,烏克蘭立法機構最高拉達則在9月20日跟進。但不到一個月後的10月18日,烏克蘭最高拉達在大眾媒體的一片反對聲中取消了更改時區的決定。2014年,俄羅斯全國改用冬季時間,實際上是在2011年更改的基礎上令全國調慢一小時,使加里寧格勒州重新用回UTC+2時區。摩爾多瓦在德涅斯特河沿岸的飛地曾效仿烏克蘭把時區改為極東時間,之後又取消了這一更改。
「歐洲極東時間」一詞的英文名稱似乎源自對時區信息資料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