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百科

沙烏地阿拉伯 本文重定向自 沙特阿拉伯

(重新導向自Saudi Arabia)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阿拉伯語
Al-Mamlakah al-ʿArabīyah as-Saʿūdīyah
格言:لا إله إلا الله، محمد رسول الله清真言
"Lā ʾilāha ʾillā Llāh, Muḥammadur rasūlu Llāh"
「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之使者」
國歌:النشيد الوطني السعودي
沙烏地阿拉伯國歌》(器樂)
沙烏地阿拉伯的位置
首都
及最大城市
利雅德
24°39′N 46°46′E / 24.650°N 46.767°E / 24.650; 46.767
官方語言阿拉伯語
族群(2014年)90% 阿拉伯人
10% 非裔阿拉伯人
宗教
政府單一制
伊斯蘭國家
瓦哈比派
君主專制
• 國王
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
• 王儲兼首相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立法機構
歷史
1744年
1824年
1902年1月13日
1932年9月23日
• 加入聯合國
1945年10月24日
• 現行基本法
1992年1月31日
面積
• 總計
2,149,690平方公里(第13名
• 水域率
0.7%
人口
• 2020年估計
3,501萬(第40名
• 密度
15/平方公里(第174名
GDPPPP2022年估計
• 總計
20,025.42億美元第14名
• 人均
55,367美元(第12名
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 總計
10,401.66億美元(第18名
• 人均
28,759美元(第35名
吉尼係數0.459(2013年)
人類發展指數 0.854(2019年)
極高 · 第40名
貨幣沙烏地里亞爾 (SR)(SAR
時區UTC+3阿拉伯標準時間
行駛方位靠右
電話區號+966
ISO 3166碼SA
網際網路頂級域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al-Mamlakah ʿArabīyah as-Saʿūdīyah 發音,馬來西亞作沙地阿拉伯王國,新加坡作沙特阿拉伯王國,中國大陸作沙特阿拉伯王國,香港作沙地阿拉伯王國),簡稱沙烏地阿拉伯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馬來西亞作沙地阿拉伯,新加坡作沙特阿拉伯,中國大陸作沙特阿拉伯,香港作沙地阿拉伯)、沙烏地(馬來西亞作沙地,新加坡作沙特,中國大陸作沙特,香港作沙地),是一個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阿拉伯人國家。沙烏地阿拉伯面積2,149,690平方公里,是在阿拉伯世界中地理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北方與約旦伊拉克接壤;東北與科威特接壤;東邊和卡達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交界;東南方和阿曼接壤;南方則與葉門交界。它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紅海波斯灣海岸線的國家,大部分的土地由不宜居的沙漠及貧瘠的荒野組成。現時沙烏地阿拉伯由四個本來分明的區域——漢志內志、部分東阿拉伯半島和部分南阿拉伯半島組成。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是於1932年由伊本·沙烏地成立,他由1902年奪回沙烏地王朝歷史領地利雅德開始,相繼以征服統一了以上的四個區域,該國從此便一直以根據伊斯蘭主義原則、以君主專制的形式統治。瓦哈比派這一被定為國教的極端保守伊斯蘭教派別亦被稱為「沙烏地文化的首要特徵」,並隨著其政策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沙烏地阿拉伯有時被稱為「兩聖寺之地」,因為它的範圍包括了伊斯蘭教中兩個最神聖的聖地:麥加禁寺麥地那先知寺。作為一個政治上極端保守,並採用政教合一體制的獨裁政權,沙烏地阿拉伯對女性權利的限制極多,現任國王即位後,近年來不平等現象已經較為緩和,但仍採用酷刑斬首、石刑等死刑行刑方法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及輸出量最高的國家,它同時控制了全球第二大的烴儲藏量。由於石化燃料產業支持經濟發展,沙烏地阿拉伯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之一,人類發展指數亦極高,且是唯一在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拉伯國家。但是,它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中擁有最單一的經濟。沙烏地阿拉伯的國防開支在世界排行第四,在2010至2014年曾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列為世界第二大軍備進口者。它常被視為地域大國中等強國。除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它亦是伊斯蘭合作組織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成員。

歷史

沙烏地阿拉伯始於1750年阿拉伯半島中部地區,名為穆罕默德·本·沙烏地的當地國王與伊斯蘭改革家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哈卜共同建立了新政權。在之後的150多年中,沙烏地阿拉伯家族的勢力時起時落,為爭奪半島的控制權不斷地與埃及(其實為鄂圖曼帝國半獨立的一部分)、鄂圖曼帝國發生衝突,並先後兩次失去政權。現代沙烏地阿拉伯是由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沙烏地一手建立。1902年阿卜杜勒·阿齊茲率領一隊人馬從其家族避難地科威特出發,從敵對的拉希德家族手中一舉奪回利雅德。在1913年至1926年間,阿卜杜勒·阿齊茲相繼征服了內志(納季德)和漢志(希賈茲)兩部分領土。1926年1月8日,阿卜杜勒·阿齊茲成為其統治的領土上的國王。1927年5月20日簽署的《吉達條約》使得沙烏地阿拉伯正式脫離英國獨立。1932年9月22日,沙烏地阿拉伯正式宣布統一。1938年3月3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地底下所發現的石油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

政治

沙烏地阿拉伯是政教合一君主專制國家,國王擁有絕對權力,大臣會議為輔助國王施政的最高行政機關,首相由國王或王儲兼任。沙烏地阿拉伯是目前保留君主制度的國家中少數國王仍擁有絕對權力的國家,1992年開始施行的《治國基本法》規定,沙烏地阿拉伯是由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烏地後代子孫所統治的君主制國家,而《古蘭經》則是國家的最高憲法。國家根據沙里亞法行事。沙烏地阿拉伯被自由之家列為「最不自由」的國家之一(7分,即最低分)。沙烏地阿拉伯國內沒有合法的政黨,至今僅在2005年舉行過一次地方選舉,投票權僅限於男性公民。理論上,國王的權力受到伊斯蘭教法以及其他沙烏地傳統的約束。在作出重大決定時國王也必須取得其他王室成員、宗教領袖烏里瑪以及其他沙烏地社會中有影響人士的共識。遜尼派支脈的瓦哈比派是國家所奉行的官方意識形態。該伊斯蘭教派通過在全球各地建造清真寺伊斯蘭學校來向全世界推廣自己的教義。時至今日,沙烏地阿拉伯依然沒有現代國家所擁有的正常國會選舉

歷代國王和王位繼承

沙烏地阿拉伯王位繼承兄終弟及的傳統在開國君主伊本·沙烏地的兒子間傳承。2005年8月1日,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法赫德在首都利雅德醫院,以84歲的高齡逝世後,其同父異母弟、原王儲阿卜杜拉親王和同父同母弟、原第二副首相蘇爾坦親王分別獲王室支持繼位新國王和受封為王儲。此時,伊本·沙烏地的兒子均已老邁,最年幼的兒子穆克林親王也已60歲。2006年頒布的《效忠委員會法》,由伊本·沙烏地國王的所有獲承認的兒子或其繼承人組成效忠委員會,負責王位繼承人的選舉並監督國王和王儲的繼立。2011年,王儲蘇爾坦親王逝世。8個月後的2012年6月,繼任王儲納伊夫親王逝世。同月,77歲高齡的薩勒曼親王成為繼任王儲。2015年1月,薩勒曼親王繼位,是為沙烏地阿拉伯第七任國王。他的弟弟——70歲的穆克林親王成為王儲。4月29日,穆克林親王被免除王儲和第一副首相職務,這是薩勒曼國王第一次廢儲。其後,伊本·沙烏地的孫子、納伊夫親王的兒子、他的侄子——副王儲穆罕默德·本·納伊夫接任王儲,標誌沙烏地王位繼承從第二代向第三代過渡。2017年,薩勒曼國王再度廢儲,立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烏地為王儲。沙烏地王位最終能否平穩傳至王室第三代,確立父死子繼的繼承順序仍未可知。相信如第三代的權位相爭情況嚴重,王室紛爭問題未能解決,將會在王室第二代相繼離世後引發。

稱呼
生平
統治始
統治終
注釋
王朝
肖像
阿卜杜勒-阿齊茲
  • 本·沙烏地
  • عبد العزيز
(1876-11-26)1876年11月26日–1953年11月9日(1953歲—11—09)(76歲)1932年9月22日1953年11月9日沙烏地Ibn Saud of Saudi Arabia
沙烏地
  • سعود
(1902-01-12)1902年1月12日–1969年2月23日(1969歲—02—23)(67歲)1953年11月9日1964年11月2日
(被廢黜)
本·沙烏地與瓦德哈赫·本·穆罕默德·本·阿卡布之子沙烏地Saud of Saudi Arabia
費薩爾
  • فيصل
1906年4月–1975年3月25日(68歲)1964年11月2日1975年3月25日
(被刺殺)
本·沙烏地與塔爾法·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耶夫·阿勒希赫之子沙烏地Faisal of Saudi Arabia
哈立德
  • خالد
(1913-02-13)1913年2月13日–1982年6月13日(1982歲—06—13)(69歲)1975年3月25日1982年6月13日本·沙烏地與阿勒·賈哈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本·穆賽義德·本·吉魯維之子沙烏地Khalid of Saudi Arabia
法赫德
  • فهد
(1921-03-16)1921年3月16日–2005年8月1日(2005歲—08—01)(84歲)1982年6月13日2005年8月1日本·沙烏地與胡薩·本·艾哈邁德·阿勒蘇戴里之子沙烏地Fahd of Saudi Arabia
阿卜杜拉
  • عبد الله
(1924-08-01)1924年8月1日–2015年1月23日(2015歲—01—23)(90歲)2005年8月1日2015年1月23日本·沙烏地與法赫達·本·法拉赫·本·蘇丹·阿勒希塔拉因之子沙烏地Abdullah of Saudi Arabia
薩勒曼
  • سلمان
(1935-12-31) 1935年12月31日(87歲)2015年1月23日現任本·沙烏地與胡薩·本·艾哈邁德·阿勒蘇戴里之子沙烏地Salman of Saudi Arabia

司法與人權

針對沙烏地阿拉伯的法令及人權紀錄,人權觀察國際特赦組織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等組織曾批判,尤其是針對女權問題,例如沙烏地阿拉伯曾是禁止女性駕車的國家之一,官方聲稱這樣是為了將女人「像寶貝一樣小心呵護」。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於2018年6月起允許女性駕車,並希望藉此決策改善國家形象,同時促進經濟發展。同年1月和2月,沙烏地女性獲准進入足球場看比賽和女性無須經男性親屬同意可以開創自己的事業。2019年8月2日,沙烏地阿拉伯頒布一系列有利婦女的法令,包括允許成年女性無須男性監護人同意下能取得護照及自由旅行;女性有權為新生兒登記出生日期,有資格成為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女性可以自己登記結婚或離婚;領取家庭關係證明;女性工作機會相應增加;稍後又允許女性可以憑身份證單獨入住酒店。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通常將其它疑似侵犯人權的報導斥責為謊言,或以沙里亞法規證明其合法。

2000年,沙烏地政府通過了十月立法,宣佈將履行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下的部份義務。基本法第五章第26條載明:「國家按照沙里亞法規保護人權」。2002年,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批評了沙烏地阿拉伯的鞭刑截肢刑罰。沙烏地阿拉伯代表團則以伊斯蘭教傳統為由,拒絕了外人干預它的法律系統。

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在國內實施網絡審查(過濾)。沙烏地阿拉伯的一名博客作者Fouad al-Farhan因為批評沙烏地阿拉伯的政治、經濟和媒體人物,從2007年12月起遭到監禁。新聞工作者兼異議人士賈邁勒·卡舒吉甚至被沙烏地政府殺死。

地理

沙烏地阿拉伯擁有阿拉伯半島80%的領土。該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接壤的大部分地區沒有明確的邊界,所以沙烏地的實際面積不詳。沙烏地阿拉伯政府估計的面積是2,217,949平方公里,而其他可信的估計都介於213萬9千7百平方公里至224萬平方公里之間。全國只有少於1%的土地是適合耕種的。

地形

沙烏地地貌圖

沙烏地大部分是高原,地勢由西向東成階梯狀傾斜,西部除了紅海沿岸有狹窄平原外為高原高山區,西南希賈茲山脈海拔3000米以上,多火山錐;中部為納季德高原;東部有平原,東部沿海灣有珊瑚礁

沙漠約占全國面積的一半,北部內夫得沙漠,多涸谷、水井、綠洲,南部魯卜哈利沙漠多流動性沙丘,為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沙漠。

氣候

沙烏地西部高原屬地中海氣候。其他廣大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氣溫日差較大,除了沿海地區濕度較高外,一般炎熱乾燥。北部年降水量100-200毫米,南部在100毫米以下。

行政區劃

沙烏地阿拉伯全國劃分為13個省(mintaqah,複數:mintaqat):

地圖省份省府人口 (2017)面積 (km)
Saudi Arabia,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de - colored.svg
1利雅德省 (ar-Riyad)利雅德8,216,284404,240
2麥加省 (Mekka)麥加8,557,766153,148
3麥地那省 (Medina)麥地那2,132,679151,990
4東部省 (asch-Scharqiyya)達曼4,900,325672,522
5蓋西姆省 (al-Qasim)布賴代1,215,85858,046
6哈伊勒省 (Ha'il)哈伊勒699,774103,887
7塔布克省 (Tabuk)塔布克910,030146,072
8北部邊疆省 (al-Hudud)阿爾阿爾375,310111,797
9吉贊省 (Dschāzān)吉贊1,567,54711,671
10奈季蘭省 (Nadschran)奈季蘭505,652149,511
11巴哈省 (al-Baha)巴哈476,1729,921
12焦夫省 (al-Dschauf)塞卡凱508,475100,212
13阿西爾省 (Asir)艾卜哈2,211,87576,693

主要城市

沙烏地人口最多的10個城市如下:

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
(2007)

百萬人
Riad collage.jpgJeddah-seaport-saudiarabia.PNGThe Holy Mosque in Mecca.jpg
利雅德6.7
吉達3.6
麥加1.7
麥地那1.3利雅德吉達麥加
達曼1.3Mescidi nebevi.JPGHousing Dammam.jpgAbha from Abha Palace Hotel.JPG
塔伊夫0.7
布賴代0.6
塔布克0.5
艾卜哈0.4
海米斯穆謝特0.4麥地那達曼艾卜哈

經濟

沙烏地阿拉伯的經濟以石油為支柱,政府控制著國家主要的經濟活動。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繼加拿大之後第二大的已探明石油的儲備國(擁有全球已勘探石油總量的24%),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主要成員國。石油產業的收入占全國總收入的大約75%,GDP的40%,以及出口收入的90%。GDP的大約40%來自於私有經濟。在1999年OPEC與其他石油輸出國調漲油價期間,沙烏地阿拉伯是主要的推動者,在這期間OPEC的成員成功地通過減少石油產量將石油價格推高到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最高水平。

但自從2014年原油價格暴跌,沙烏地阿拉伯首次出現預算赤字,沙國決定讓一直以來的國營石油公司在2018年上市。2016年4月,時任副王儲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烏地沙烏地願景2030計畫中提出開放教育、醫療等私有產業,鼓勵旅遊業發展與發展娛樂產業,這當中交通項目就包含755項措施,像是要求在聖地麥加及第二大聖地麥地那之間興建鐵路和機場。吸引外商投資目前沙烏地政府正不斷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沙烏地阿拉伯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並預計在2030年將10%的主要電力來源轉移到可再生能源,從2004年到2014年間,增加了100萬個工作機會,但大多為聘請國外人才或便宜勞工。水資源的短缺與迅速增長的人口有可能限制該國實現農產品自足的目標。

沙烏地阿拉伯也進用大量移住勞工。根據菲律賓政府統計,沙烏地阿拉伯是海外菲律賓人之中最多人就業的目的地。

旅遊業

沙烏地阿拉伯擁有遼闊沙漠、翠綠山脈和原始海灘、豐富的文化及歷史遺蹟,國內擁有5個世界遺產,但因為是極端保守的穆斯林國家,對於開放大批遊客造訪的討論一直被保守派與官僚封殺。為了擺脫對原油的依賴,讓經濟走向多元化發展,沙烏地阿拉伯花大筆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和開發景點。

2019年9月27日,沙烏地阿拉伯宣布開放旅遊業,將首次開放旅遊簽證給49個國家。外國女性可以單獨到訪,且不用穿全黑長罩袍,遊客可在沙烏地阿拉伯官網上申請電子簽證,不必前往領事館簽證。但觀光客必須穿著得體和遵守當地禁酒令。此外,持電子簽證的遊客不得進入聖城麥加麥地那

人口

沙烏地阿拉伯人口3,500萬。直到1960年代,全國大多數人口為游牧或半游牧人口,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城市化的加快,目前超過95%的人口已經定居下來。一些城市與綠洲中的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超過1,000人。在1990年代早期,沙烏地阿拉伯的人口分布十分不均,東西部沿海與內陸綠洲地區人口稠密,而內陸其他大片的沙漠地區則幾乎無人居住。

沙烏地阿拉伯的公民中,九成為阿拉伯人,餘多為鄰近的非裔或亞太裔移民。這些移民主要來自於紅海沿岸地區,他們受僱至沙烏地阿拉伯工作。另有一定數量的亞太裔人口,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此外,境內也有不到10萬西方人士。

文化

網路使用者(百萬人)

沙烏地全國至今沒有一家對公眾開放的電影院沙烏地阿美公司內的電影院和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電影院,是沙烏地僅有的兩個電影院)。第一部在沙烏地阿拉伯拍攝的電影是女導演海法·曼蘇爾(Haifaa Al Mansour)於2012年拍攝完成的《腳踏車大作戰》。第二部沙烏地電影就是麥姆沙柏(Mah Sabbagh)自編自導的《巴拉卡戀上芭拉卡》(Barakah Meets Barakah)。沙烏地阿拉伯於2017年12月11日宣布解除對電影院長達35年的禁令,從2018年初開始允許電影院開放。

體育

足球是全國最受歡迎的運動,沙烏地國家足球隊乃是亞洲強旅之一,並在94年開始屢入世界盃決賽周。

宗教

法律規定所有國民必須是穆斯林。約85-90%的沙烏地人是遜尼派,而什葉派穆斯林人口約10-15%左右。官方和佔主導地位的遜尼派穆斯林在沙烏地阿拉伯就是俗稱的瓦哈比教派,屬近代伊斯蘭教復古主義派別,在18世紀阿拉伯半島的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比創立,他常常被形容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清教徒式的」、「不寬容的」或「超保守」。然而支持者認為其教義尋求淨化,任何創新或做法卻偏離7世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同伴們的教義。佔少數的什葉派面臨就業和宗教儀式的迫害。

沙烏地阿拉伯是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內極端保守派別瓦哈比派國教,沙烏地阿拉伯外交政策以在世界各地傳播瓦哈比信仰為重心。

沙烏地管理著伊斯蘭教最重要的兩大聖地:第一聖地麥加和第二聖地麥地那。同時沙烏地國王的正式頭銜是兩聖地監護人

軍事

國家安全部隊

沙烏地阿拉伯武裝部隊建於1964年,最高國防會議為國防最高決策機關。國王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為穆罕默德·薩利赫·哈馬迪上將。軍隊分正規軍和國民部隊。正規軍平時實行志願兵役制,戰時實行義務兵役制,一般兵種服役期兩年,特殊兵種服役三年。

武裝部隊總兵力約10.6萬人,其中陸軍約7.3萬人,編3個裝甲旅、1個空降旅、1個步兵旅、1個王室警衛團、23個炮兵營;海軍約1.1萬人,組成紅海和波斯灣兩支艦隊;空軍約1.8萬人,編攻擊機中隊、截擊機中隊等。此外還有國民警衛隊、邊防部隊、特種安全部隊和海上警衛隊等。

交通

沙烏地阿拉伯的交通路網圖

沙烏地阿拉伯公路長達221,372公里,但柏油路的部分僅有47,5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的部分亦只有3,891公里的長度。大多數高速公路從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向外延伸,由於位於炎熱的地區,所以道路不僅要能夠抵擋高溫,也要避免將強烈的陽光反射到駕駛者的視線。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過度依賴陸運與空運,鐵路方面的投資相對較少。另一項捷運系統在麥加,一條長約18公里的輕軌,營運始於2010年。截至2014年,沙烏地阿拉伯鐵路總長1,378公里,全都是1.435公尺軌距的標準軌,鐵路長度位居世界第81位。

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港口是主要用於運輸石油產品,由沙烏地阿拉伯港務局負責海運業務。主要的港口在波斯灣達曼紅海吉達;其中,吉達是全國最大港口,每年有4,010,448的貨櫃量。

沙烏地阿拉伯在空運方面,截至2013年,共有214座機場,其中82座機場已完成跑道的鋪設,剩餘的132座則尚未鋪設。另外,在這214座機場之中只有10座設有提供直昇機升降的停機坪。

注釋

  1. ^ 所有公民必須是穆斯林,其他宗教由外來移民工人信奉
  2. ^ 協商會議,只對國王有諮詢性質
  3. ^ 憲法為古蘭經,實際由基本法充當憲制性法律

外部連結

參見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3-05-11 04:53,點擊更新本頁查看原網頁

本站的所有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等全部轉載於維基百科(wikipedia.org),遵循 維基百科:CC BY-SA 3.0協議


頂部

如果本頁面有數學、化學、物理等公式未正確顯示,請使用Firefox瀏覽器或者Safari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