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百科

泰國 本文重定向自 泰国

(重新導向自泰國)
泰王國
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泰語
Ratcha-anachak Thai
國歌:國歌
เพลงชาติ Phleng Chat
皇室頌歌頌聖歌
สรรเสริญพระบารมี Sansoen Phra Barami
泰國的位置(綠色) 東協(深灰色)  —  [圖例放大]
泰國的位置(綠色

東協深灰色)  —  [圖例放大]

首都
及最大城市
曼谷
13°45′N 100°29′E / 13.750°N 100.483°E / 13.750; 100.483
官方語言泰語
地方語言
族群(2019年)
宗教2018年
政府
• 國王
瑪哈·瓦吉拉隆功
• 總理
帕拉育·詹歐查
立法機構國會
參議院
眾議院
歷史
1238–1448
1351–1767
1767–1782
1782年4月6日
1932年6月24日
2017年4月6日
面積
• 總計
513,120平方公里(第50位
• 水域率
0.4(2,230 km2%
人口
• 2023年估計
70,288,892(第20位
• 2010年普查
69,648,117(第21位
• 密度
132.1/平方公里(第66位
GDPPPP2022年估計
• 總計
14,756.56億美元(第22位
• 人均
21,057美元(第69位
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 總計
5,220.12億美元(第25位
• 人均
7,448美元(第80位
吉尼係數 0.349(2019年)
人類發展指數 0.800(2021年)
極高 · 第66位
貨幣泰銖(฿)(THB
時區UTC+7ICT
行駛方位靠左
電話區號+66
ISO 3166碼TH
網際網路頂級域

泰王國(泰語: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皇家轉寫Ratcha-anachak Thai),通稱泰國(泰語: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皇家轉寫Prathet Thai),舊稱暹羅(泰語:สยาม皇家轉寫Sayam),是東南亞君主立憲制國家,首都及最大城市為曼谷。泰國國土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南接暹羅灣馬來西亞,東鄰寮國柬埔寨,西靠緬甸安達曼海,國土面積51.3萬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萬。

泰語民族自11世紀起從今中國西南部南遷。在此之前,孟王國高棉帝國馬來統治者都曾統治今日泰國的部分領土,為當地帶來佛教和印度教文化。遷入今泰國領土的泰人奪得主動權,成為泰國歷史和文化的主流群體,建立素可泰王國蘭納王國阿瑜陀耶王國等政權。阿瑜陀耶王國在15世紀末進入文化繁榮、社會安定的繁盛時期,在那萊王統治期間步入極盛,但在此後逐步衰退而遭遇緬甸入侵,在1767年暹緬戰爭中一度滅國。將領鄭昭率軍收復領土,令暹羅重歸統一,於1767年建立吞武里王國。1782年,通鑾奪得王位,稱拉瑪一世,開啟延續至今的卻克里王朝的統治。

泰國是近代東南亞唯一倖免於外國殖民的國家,但仍被迫簽訂多個不平等條約而喪失大片國土。在國王朱拉隆功統治期間,暹羅的政治和社會制度迎來一系列西化改革,把國家變成為現代化君主專制集權國家,但1932年暹羅立憲革命爆發,王室被改行君主立憲制。其後總理鑾披汶·頌堪掌握大權,任內推行泰化政策,並將國名更變為泰國,二戰戰敗後改為親美。冷戰時期,泰國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盟友,曾主導成立東南亞條約組織。泰國政治環境不甚安定,軍方屢次憑藉軍事政變推翻文人政府,1990年代在王室主持下,雖有不同勢力博弈使局勢大致平衡,但近現代民主政治發展緩慢,2014年泰國政變以來,泰國正處於軍政府統治期,同時正經歷民眾示威運動

泰國是東南亞國家協會的創始成員,被視為中等強國,有著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泰國經濟在二戰以後快速增長,是新興工業化國家,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依購買力平價計算是世界第20大經濟體。製造業、農業和旅遊業是泰國經濟的重要部門。

國名

泰國的正式全稱為「泰王國」(泰語: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皇家轉寫Ratcha Anachak Thai  /râːt.tɕʰā ʔāːnāːtɕàk tʰāj/),其中「ราช」表示「國王」、「อาณาจักร」意為「領土」、而「ไทย」則是主體民族泰族的族名。在過去,泰國一直以「暹羅」、「暹邏」(泰語:สยาม皇家轉寫Sayam)作為國名。鑾披汶·頌堪元帥在1939年6月23日至1945年9月8日期間,將暹羅改稱「泰國」(泰語: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皇家轉寫Prathet Thai),帶有泛泰民族主義色彩。1945年9月8日,泰國復稱為「暹羅王國」。1949年5月11日,暹羅正式更名為「泰王國」。

泰國國名中的「泰」為泰族之族名。「泰」(ไทย)一詞的含義,根據法國東南亞學家喬治·科埃德斯英語George Cœdès的研究,為「自由民」之意,蓋因泰傣民族南下移居至今屬於泰國的土地後,當地操孟-高棉語的原住民以農奴為主,和泰人不同:197。另有泰國學者反駁該結論,據其調查,「泰」一詞在一些鄉村地區為「人」(คน khon)之意;法國語言學家米歇爾·費呂英語Michel Ferlus則推論出該詞的語源演變,其原始形式為*k(ə)ri:,意為人,並依照如下次序演變:*kəri: > *kəli: > *kədi:/*kədaj > *di:/*daj > *daj (原始西南傣語) > tʰaj(即泰語和寮語中之「泰」)或 > taj(即其他傣語中之「傣」)。

泰國的舊稱「暹羅」根據《明史》所載,係為「暹羅斛」之簡稱,「暹」(泰語:สยาม皇家轉寫Sayam)或指古國素萬那普,「羅斛」指另一古國羅渦。兩國於十四世紀併合為大城王國,因而被中國古籍以組合詞「暹羅斛」或「暹羅」代指之。「暹」一詞的來源眾說紛紜,一說來自於梵語詞彙「श्याम」(Śyāma),意為「暗色」;或來自於巴利文的「suvaṇṇabhūmi」,意為「黃金之地」(此名後來作為曼谷新國際機場名);也有說法稱來自於孟語詞彙「ရာမည」(rhmañña),意為「外地人」。中文古籍的稱呼「暹」被葡萄牙傳教士轉寫為Siam,成為西方通用的稱呼。「暹」在蒙固國王統治時期定為正式國號,也被近代中文以「暹羅」對應之。

歷史

班清考古地點出土的文物

泰國至少從舊石器時代早期至中期( 距今大約五十萬年前至一百萬年前),即有人類居住。泰國古代文明甚為發達。大約五千年前,泰國北部的班清(有時譯作滿慶)已經進入青銅器時代。

素可泰王國

在瑪哈泰寺-素可泰歷史公園的佛像

素可泰城原為吉蔑人高棉人)管轄範圍,在非信史年代,傳說素可泰的開國君主是神話英雄帕巒王(King Phra Ruang),他是那伽女神與一位國王的孩子,具備大智慧及法力,深受百姓愛戴,1208年登基,開啟素可泰政權時代,但受歷史學家公認的說法是,1238年兩名泰人將領坤邦克覽滔及坤波孟英語Pha Mueang成功獨立,建立素可泰王國,坤邦克覽滔被擁立為室利膺陀羅鐵(King Sri Intratit),成為首任泰王。

雖然同期多個泰國王國相繼成立,但素可泰仍被視為泰國首個王國,是對泰國文化有著重要影響,見證了泰人向昭拍耶河流域的擴散及佛教成為重要國教的發展。今日不少泰國繪畫、雕刻、建築仍存有昔日素可泰的影子。素可泰王國中,第三任泰王蘭甘亨Ramkhamhaeng)有著崇高威望,1278年登基後,被視為素可泰的黃金時代,期間有古跡載有泰文

1365年至1378年,素可泰成為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的藩屬國;直至1438年,素可泰最後一名君王逝世後,王國所管轄的領土被收歸為阿瑜陀耶王國的行政省。 

阿瑜陀耶王國

納黎萱與明基蘇瓦之間的大象之戰 暹羅戰爭(1584–1593)

阿瑜陀耶王國由拉瑪鐵菩提王(Ramathibodi)於1351年所創立。拉瑪鐵菩提王本名烏通(U Thong)。阿瑜陀耶王國結合了傣族的軍力,孟族高棉族的行政,以及華人的商業。阿瑜陀耶王國建立時,北方已有傣族所建立的素可泰。阿瑜陀耶王國依靠素可泰所墊下之基礎,但是後來居上,15世紀時阿瑜陀耶王國併吞了素可泰,與位於泰國更北方的蘭納王國相鄰。15世紀中葉,爽徐王(Trailok)建立更完整的行政與法律制度。阿瑜陀耶王國以制度、稻米耕作以及對中國的貿易維持強盛。阿瑜陀耶王國與中國關係良好。從阿瑜陀耶開國以來,經常與緬甸發生衝突,1548-1549年,第一次大戰,緬甸王德彬瑞蒂與阿瑜陀耶王國開戰,結果失敗。第二次大戰在1563年,緬甸勃印曩與阿瑜陀耶王國摩訶·查克臘帕,此次大戰叫「白象戰爭」,戰爭結果摩訶·查克臘帕國王認輸,阿瑜陀耶王國損失慘重,也送貢品給勃印曩一對白象。第三次在1568年,阿瑜陀耶王國馬欣國王與彭世洛王(摩訶·曇摩羅闍)發生內訌,勃印曩抓這個機會與阿瑜陀耶王國開展戰爭,結果被併吞,但在1581年納黎萱國王宣布阿瑜陀耶王國獨立。

大城府的繪畫 約翰尼斯·溫邦 1665年 作品。
那萊王和法國耶穌會士於1685年在華富里觀測到月蝕。
法國繪畫中的那萊王

在17至18世紀時是東南亞強國,與歐洲國家通商。那萊王在位期間,阿瑜陀耶王朝在外交方面有很大發展。此時代是英國法國重商主義時代。因而英國人頻繁到訪暹羅。那萊王給他們自由貿易的許可。另一方面,那萊王讓他們成為皇家船隻,與亞洲各國貿易。在此期間,羅馬教皇歷山七世及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英國人傳教士使團來訪。這些傳教士們在教育和醫療方面對阿瑜陀耶王朝作出貢獻。

1767年阿瑜陀耶王國被緬甸貢榜王朝所滅。

吞武里王國

1767年,緬甸貢榜王朝侵略暹羅,滅阿瑜陀耶王國。達信在東南沿海一帶組織了一支軍隊,反抗緬甸的統治。不久,清緬戰爭爆發,緬甸在阿瑜陀耶的大部分駐軍被迫回國抵抗清軍,鄭昭趁機收復了阿瑜陀耶。然而,阿瑜陀耶因戰爭殘破不堪,達信沒有將都城定在那裡,而是建立在了吞武里

達信在位期間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又擊退緬甸的再次進攻,收復了清邁等地。他還征服了蘭納萬象瑯勃拉邦占巴塞,並同大越阮主爭奪柬埔寨

拉達那哥欣王國

玉佛寺,拉達那哥欣時期的建築

後來拉瑪一世奪取政權,建都曼谷,史稱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他還召集了阿瑜陀耶王朝的末裔,收集自緬甸入侵以來喪失的拉瑪堅等史詩。又興建玉佛寺等許多寺院。

1864年 拿破崙三世在楓丹白露宮接見暹羅使者

曼谷王朝拉瑪四世(1851年至1868年在位)開始國家開放政策,至五世王朱拉隆功(又稱拉瑪五世,1868年至1910年在位)借鑒西方國家經驗,進行一系列改革以因應對殖民國家施加的壓力。他廢奴隸制,建設新式交通建設,新式學校與派遣學生留學歐美。

彩色骰子加白色背景
1897年 拉瑪五世在俄羅斯的艾爾·埃克塞德宮與尼古拉二世合影
彩色骰子加方格背景
1855年至1916年的「白象旗」泰國國旗。

直至19世紀末英法兩國已分別在暹羅東西兩邊建立英屬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1896年英法簽訂《關於暹羅等地的宣言》,將暹羅列為兩個殖民地之間的「緩衝國」;其後英法於1904年劃定勢力範圍:昭披耶河以東為法國勢力範圍,以西為英國勢力範圍。雖然暹羅沒有成為列強殖民地,但仍受英法諸多壓制。

近代

1932年6月,在一次不流血革命後,暹羅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人總理鑾披汶·頌堪的法西斯政府親大日本帝國,1940年頌堪趁法國戰敗發動第二次泰法戰爭、日本亦入侵印度支那,最終由日本調停,暹羅從維希法國殖民政府獲得了馬德望暹粒沙耶武里等地。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和暹羅簽訂《日泰攻守同盟條約》,泰國加入軸心國,亦成為日本唯一在亞洲的盟友。1942年1月25日泰國宣佈向宣戰,日本曾將部份在緬甸撣邦東部部分地區馬來亞半島北部包括登嘉樓玻璃市等地割讓給暹羅。1944年7月反日的自由泰人政變推翻了鑾披汶·頌堪。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暹羅隨即在翌日宣佈「暹羅1942年1月25日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暹羅的「宣戰無效」宣言被同盟國承認,軍人總理鑾披汶·頌堪亦作為戰犯被逮捕,但最後被美國釋放。1949年改名泰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泰國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在東南亞地區,泰國亦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首都曼谷是該區域中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大都會區。另外,泰國是東協始創國之一,亦在東南亞區內事務有積極的參與。

二戰後的泰國長期實行軍政府獨裁統治,鑾披汶·頌堪(在二戰後的1948年再次上台)、沙立·他那叻他儂·吉滴卡宗克利安薩·差瑪南炳·廷素拉暖等先後掌權。1991年泰國軍事政變,軍方推翻察柴·春哈旺、憲法和國會。其後泰國人民上街遊行,抗議軍方統治。軍方血腥鎮壓,迫使泰王介入。總理蘇欽達和示威人士領袖雙雙跪在泰王面前,承諾平息風波,示威始告結束,選舉和憲法也得到恢復,泰國開始民主化。泰國民主黨乃川成為總理。1998年7月14日,塔克辛·欽那瓦創建泰愛泰黨,並任黨主席。不到五年期間,泰愛泰黨合併幾個小黨,形成一黨獨大的局面。

二十一世紀

2001年2月的大選,塔克辛·欽那瓦以壓倒性優勢當選總理,泰愛泰黨在國會下議院500席中取得248席,擊敗民主黨,成為單一大黨,他成為泰國第23任總理。2005年2月的大選,泰愛泰黨贏得500個議會席位中的375席,取得壓倒性勝利,塔克辛成為泰國歷史上第一位任滿4年,並成功連任的民選總理。

2006年4月2日的議會選舉,遭到三大反對黨的聯合抵制,造成嚴重的政治危機。4月5日,看守內閣總理塔克辛在內閣特別會議上指派副總理奇猜·萬那沙提暫時行使看守內閣總理職責。5月8日,泰國憲法法院裁定,泰國選舉委員會在組織4月2日國會下議院選舉中「有違法和違憲行為」,因此選舉結果無效,應重新舉行國會下議院選舉。而塔克辛繼續出任看守總理。9月19日,泰國軍隊乘塔克辛總理赴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之機發動政變,宣佈暫時廢除憲法。9月22日,陸軍司令宋帝·汶雅叻格林出任管理改革委員會主席。10月1日,管理改革委員會頒布臨時憲法並立即生效,管理改革委員會更名為泰國國家安全委員會。10月9日,以素拉育·朱拉暖為臨時總理的臨時內閣宣誓就職。10月20日,臨時立法機構泰國國民立法大會成立。2007年8月19日,就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獲得通過。其後獲塔克辛支持的人民力量黨2007年泰國國會選舉中勝出。

盈拉·欽那瓦是泰國首位擔任總理的女性

2011年7月3日,獲塔克辛支持的為泰黨在大選中勝出,再次上臺執政。2014年5月7日,泰國總理盈拉·欽那瓦因違法濫權調動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泰國憲法法庭宣判,看守總理盈拉需即時下臺。

2013年泰國反政府抗議活動泰國在野黨民主黨(Democrat Party)10月30日宣布,31日將在曼谷的訕甚(Sam Sen)鐵路一帶發動反特赦案集會。抗議人士認為,特赦案目的是要替因貪污遭定罪的前總理塔克辛·欽那瓦漂白,讓他能夠結束自我流亡,返回泰國。11月11日參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駁回特赦法案,但示威人潮並未減退。同年12月9日,總理盈拉·欽那瓦宣布解散國會,提前於2014年2月2日舉行大選,但反對派不買帳,繼續示威抗議,要求盈拉·欽那瓦下台,組成人民議會。

2014年5月20日,泰國軍方宣布實施戒嚴法。泰國陸軍總司令帕拉育宣布接掌政權,帕拉育與資深軍方官員一同在全國轉播的節目上,宣布接掌政權,並稱此舉是為了恢復和平,這是泰國自1932年以來,軍方第12次發動政變。

2020年2月,泰國憲法法院判處未來前進黨解散,引發大規模示威。10月15日,泰國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地理

國境大部份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地形多變,可分為西、中、東、南四個部份。

泰國西部為山區,是喜瑪拉雅山脈的延伸他念他翁山脈為主的山地,一直由北向南走向。位於清邁府因他暖山(海拔2,576公尺)是泰國的最高峰。

東北部是呵叻高原,這裡夏季極乾旱,雨季非常泥濘,不宜耕作。

中部是昭披耶河平原。由曼谷向北,地勢逐步緩升,昭披耶河沿岸土地豐饒,是泰國主要農產地。曼谷以南為暹羅灣紅樹林地域,漲潮時沒入水中,退潮後成為紅樹林沼澤地。

泰國南部是西部山脈的延續,山脈再向南形成馬來半島,最狹處稱為克拉地峽

綜上,泰國平均海拔為287米。

土地利用情況如下:

農業用地:41.2%(2018 年統計)耕地:30.8%(2018 年統計)永久性作物:8.8%(2018 年統計)永久牧場:1.6%(2018 年統計)森林:37.2%(2018 年統計)其他:21.6%(2018 年統計)

另外,泰國的一般大眾習慣將國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頭部,將北部視為「象冠」,東北地方代表「象耳」,暹羅灣代表「象口」,而南方的狹長地帶則代表了「象鼻」。

氣候

泰國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溫度不下攝氏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11月至2月受較涼的東北季候風影響比較乾燥,3月到5月氣溫最高,可達攝氏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是雨季。10月至12月偶有熱帶氣旋南海經過中南半島吹襲泰國東部,但在暹羅灣形成的熱帶氣旋為數甚少且弱。

自然資源

錫、橡膠、天然氣、鎢、鉭、木材、鉛、魚、石膏、褐煤、螢石

政治

已故泰國九世王蒲美蓬受到國民的敬仰

按泰國1997年的憲法,泰國國王和王室實際權力極少,國王本人主要是國家及其國家精神的象徵。已故泰國九世王蒲美蓬受到國民的敬仰,他也時常出面調解政治危機。但是泰國法律對這名義上國家元首極為尊敬,如對君主或王室成員有冒犯的言行,或以不當詞句形容、或疑似揶揄、調侃,將觸犯不敬罪,可判有期徒刑三年至十五年,這條罪名也不容質疑,凡是質疑「不敬罪」是否應該存在,或者不敬罪是否過於嚴厲,也觸犯不敬罪。美國駐泰國大使戴維斯(Glyn T. Davies)曾與外國記者提到,美國政府憂慮判處違反「不敬罪」者,處以「空前且漫長」的監禁。結果泰國警方發表聲明,表示戴維斯憂慮「不敬罪」的言論,也涉嫌「不敬罪」,已經展開調查。

政府首腦總理(正式名稱為「首席國務大臣」),一般由眾議院聯合政府(多數黨派領袖)出任,再請國王指定。

泰國國會由兩院組成:根據2017年憲法修正案,眾議院有500席,其中350席通過普選產生,另外150席按比例代表制從各黨派中選出。參議院有250席,全由軍方指定。眾議員任期四年,參議員任期六年。最高司法機關是大理院,其成員先由政府機關內部選任,後由國王指定。

2006年9月19日,由宋帝·汶雅叻格林將軍領導的軍隊塔克辛總理赴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之機發動政變,宣佈暫時停止憲法,解散內閣及禁止一切政黨活動。荷槍實彈的軍人及坦克進駐首都曼谷,軍方控制電視台等戰略地點,全國進入軍事戒嚴狀態,宋帝任代總理。

總理沙麥·順達衛違反憲法,2008年9月9日遭解除職位,9月17日,下議院選出前法官宋才為總理,但宋才於12月2日被裁定選舉舞弊而被迫下台。

據報導,泰國的政變有時或與王室及支持王室的勢力有關;國王為保持平衡,指示政爭須有限度。2008年的政治危機中,穿著黃衫、包圍機場的人被指為王室支持者;運動起源於國王懼怕塔克辛進一步擴張影響力。總理宋才代表民選政府命令警察進入機場驅逐黃衫人,但軍警都只忠於國王而不願行動。

拉瑪九世國王的皇家火葬場

政變後,泰國通過2007年憲法,規定由軍隊控制的選舉委員會指定參議院160席中的84席,其餘議席中的絕大部分也由各地的選舉委員會指定;並且通過法院限制原泰愛泰黨議員參選而控制住眾議院,進而控制政府官員的選擇。由於軍隊是忠於泰國王室,因此,通過政變,泰國王室重新控制及主導泰國的軍政大權。

2013年泰國反政府抗議活動泰國在野黨民主黨(Democrat Party)10月30日宣布,31日將在曼谷的訕甚(Sam Sen)鐵路一帶發動反特赦案集會。抗議人士認為,特赦案目的是要替因貪汙遭定罪的前總理塔克辛·欽那瓦漂白,讓他能夠結束自我流亡,返回泰國。11月11日參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駁回特赦法案,但示威人潮並未減退。同年12月9日,總理盈拉·欽那瓦宣布解散國會,提前於2014年2月2日舉行大選,但反對派不買帳,繼續示威抗議,要求盈拉·欽那瓦下台,組成人民議會。

2014年5月20日,泰國軍方宣布實施戒嚴法。5月22日泰國爆發軍事政變,陸軍總司令帕拉育宣布接掌政權,帕拉育與資深軍方官員一同在全國轉播的節目上,宣布接掌政權,並稱此舉是為了恢復和平,這是泰國自1932年以來,軍方第12次發動政變。

2020年2月,泰國憲法法院裁定備受年輕人歡迎的未來前進黨黨魁塔納通向該黨貸款違法,判處未來前進黨解散,禁止該組織的11名主要成員參政10年。隨後在泰國各地爆發了數起示威抗議。2020年10月15日,泰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在2019年將醫療用大麻合法化後,泰國政府進而於2022年6月9日將大麻除罪化。泰國是繼歐美各國後,亞洲第一個將大麻除罪化的國家。

行政區劃

泰國全國共有77個一級行政區,其中包括76個「府」(จังหวัด,changwat)與直轄市的首都——曼谷。這77個行政區一般被劃分為5個主要地區,包括北部東北部東部中部南部地區,每個府都是以其首府(เมือง,Mueang)作為該府的命名。在府底下,又有更小的次級行政區劃,稱為「縣或郡」(อำเภอ,Amphoe)與「次區」(กิ่งอำเภอ,King Amphoe),根據2000年時的統計,泰國全國共有795個縣與81個次區。至於首都曼谷的次級行政區則與各府的次級行政區在命名上有點出入,稱為「เขต」(Khet),總數達50個。

清萊府清邁府夜豐頌府帕堯府南邦府帕府南奔府難府程逸府汶干府廊開府烏隆府那空拍儂府沙功那空府加拉信府穆達漢府黎府孔敬府農磨蘭普府達府素可泰府彭世洛府披集府烏泰他尼府甘烹碧府那空沙旺府碧差汶府猜也蓬府馬哈沙拉堪府黎逸府益梭通府安納乍倫府烏汶府四色菊府素林府武里南府那空叻差是瑪府華富里府猜納府信武里府北碧府素攀府紅統府沙拉武里府大城府那空那育府巴真府巴吞他尼府佛統府叻武里府沙繳府差春騷府春武里府羅勇府莊他武里府達叻府碧武里府巴蜀府春蓬府拉廊府素叻他尼府攀牙府普吉府甲米府那空是貪瑪叻府董里府博他侖府沙敦府宋卡府北大年府也拉府那拉提瓦府沙沒巴干府曼谷暖武里府沙沒沙空府沙沒頌堪府Thailand provinces zh-tw.svg
關於該圖像


經濟

曼谷在2018年吸引了2200萬遊客,是世界上國際遊客最多的城市。

一般認為泰國經濟體是新興市場新興工業化國家,依照購買力平價標準(PPP)泰國的2013年國內生產毛額達到6,730億美金,泰國在東南亞國家是僅次於印尼的第二大經濟體。依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泰國在東南亞國家排名在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之後位居中間為第四名。

對於寮國緬甸柬埔寨周邊鄰國來說泰國是該區域的經濟體系中心,依據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委員會英語Offi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oard泰國在2014年第三季失業率約0.84%。

近期經濟歷史

沙吞獨特大樓, 未完工的廢棄建築受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

1985年至1995年間泰國的經濟發展是世界上最快的。1997年泰國的貨幣危機引發了亞洲經濟危機泰銖美元的比值從26:1降到56:1。1998年國民經濟下降了10%。

1999年開始泰國經濟開始得到恢復。其主要動力是出口旅遊業。據世界銀行最新的經濟體排名(2016年)顯示,其人均國民收入總值約為5894美元,屬中收入國家。貧富差距問題嚴重,而且泰國近年來常常政變,現今泰國在發展經濟同時,亦要面臨如何遏止政變發生的問題。

農業

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

作為世界稻米市場的其中一個主要出口國,水稻是泰國最重要的農作物,其他主要農產品有魚類、木薯橡膠、穀物和蔗糖。而加工食品如罐裝金槍魚菠蘿和冷凍的出口量也在上升。該國北部是黑象牙咖啡(Black Ivory coffee)出產地。

農業發展使失業率自1960年代超過60%下降到21世紀初不足10%。在同一時期,食品價格減半,受飢餓影響的家庭從1988年的255萬個下降至2007年的41.8萬個,兒童營養不良的比例從1987年17%大幅降低到2006年7%。這歸功於(一)政府在確保基建投資、教育和信貸獲取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和(二)農務企業推行奏效的政策,幫助泰國轉型至工業化經濟。

工業和製造業

BTS在中央世界面前的發散路線

2007年,工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3.9%,但只僱用勞動人口的14%。工業在1995至2005年間平均每年增長3.4%。製造業是最重要的工業類別,2004年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4.5%。

泰國成為東南亞國家協會市場的汽車製造中心。2004年汽車產量達到93萬台,超過2001年兩倍之多。豐田福特是在泰國活躍的汽車製造商。汽車業擴張導致本地鋼鐵生產蓬勃。泰國的電子產業面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競爭,而紡織業面對中國和越南的競爭。

旅遊業

位於曼谷昭披耶河西畔的黎明寺

旅遊業對泰國經濟有顯著的貢獻,該行業受惠於泰銖貶值和國家穩定。2002年入境旅客1,090萬人次,較2001年1,010萬人次增長7.3%。

泰國的旅遊業比重高於其他亞洲國家,通常佔國內生產總值6%左右,遊客前往該國的主要原因是海灘娛樂。雖然南部持續叛亂,但曼谷的遊客在過去數年大幅增加。

泰銖相對其他貨幣轉強,但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旅客對經濟作出貢獻。2007年,前往泰國的遊客人次有1,400萬左右。雖然賣淫在泰國是非法行為,但色情行業是該國旅遊業的一部分。

緩解貨幣危機、泰國經濟再度增長、2008年-2009年泰國政治危機後內部政治局勢相對穩定、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改變旅遊業前景。該國的外國旅客在2009年首六個月減少16%,但之後外國旅客的人數明顯增加。2009年旅客人數估計接近1,400萬名,較2008年下跌4%。

著名的旅遊景點:

潛水遊客,安達曼海

世界遺產

泰國有5處世界遺產,當中包括3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另外泰國和柬埔寨的邊界的柏威夏寺亦是世界遺產,其所有權處於雙方爭議中。

人口

泰國青少年對長者或老師表示敬意

泰國全國共有20多個民族,有將近7000萬人口,泰族為主要民族,佔人口總數的75%。大約有14%的泰國人口是華裔,其中相當一部份來自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馬來族是另一個重要的少數民族(2.3%),其餘的少數民族包括高棉、孟族等民族。除此之外尚有京族,以及一些住在山上的部落,例如巴通族、嘎良族(著名的長頸族)、拉祜族苗族瑤族等,接近緬甸的山區有少數撣族人,這些人口大約為788,024人。

除此之外,泰國還有大量的來自其他亞洲地區、歐洲、北美等長期居住在泰國的人口,還有大量非法移民。不過由於泰國人口基數大,所以這些人口只占總人口的很小一部分。

以產業結構來分析,泰國的人口主要為農業人口,集中在稻米產地,即泰國的中部和東北、北方。隨著全球化進程,泰國也在工業化過程中,有大約31.1%的泰國人口集中在曼谷等大城市,而且在持續增長中。

主要城市

少數民族

泰國東北部的「山地部落」女孩

泰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少數民族,也分佈在泰國不同的地區,各民族都有其各自的部落。泰國北區有著長頸族部落的居住,其民族在泰北有自由的生活圈,泰國政府不會干預並且遵重其傳統。長頸族服裝的特徵為脖子會繞著一圈圈的環,環的圈數愈多,表示愈漂亮。頸環只限於女生,男的則不用,女孩到了年齡約莫四、五歲左右就開始了環頸的傳統,且直到老去都將一直戴著它。

少數民族有他們各自的語言。最多的為在東北地區的寮語方言。在泰國南部,有著馬來語的方言,這個作為南部馬來穆斯林使用的語言。泰國華人也會使用漢語方言,其中以屬於閩南語系潮汕話最多。

語言

泰國的官方語言是泰語,用泰語字母,當中約5000萬人視為母語[來源請求]

宗教

泰國是世界上知名的佛教國家之一,大多數泰國人信奉佛教,佛教徒佔全國人口95%以上。不過泰國憲法中並未規定國教,而是保證公民的信仰自由。但憲法規定泰國君主必須是佛教徒

佛教對日常生活產生強烈的影響。比丘長老非常受人們尊敬。因此,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寺廟(wat)都是社會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禪是佛教最普及的方面之一,有無數泰國人定期坐禪以提升內心的平靜和愉快。遊客也可以在曼谷的幾個中心或者國內的其他地方學習坐禪的基本原則。

泰國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惹拉府以信奉伊斯蘭教穆斯林為主,佔全國人口的4%。另外亦有信奉基督教(西北克倫族)和印度教的信徒,但較佛教徒的人口有很大的相差,其僅佔總人口的1%左右。這些非佛教信仰者有完全的信仰自由,得到保障。

泰國華人

中國春節時的龍蓮寺地鐵站

早在清朝時,華人就已經來到泰國謀生,並漸漸融入當地。泰國歷史上建立吞武里王國的就是具有潮汕血統鄭昭。如今,鄭王像仍被泰國民眾虔誠地供奉。泰國華商主要來自於廣東潮汕地區。泰國的重要經濟支柱都由華人把持,不少大型企業都是由華商創辦。華人的經濟地位相比當地泰族原住民較為優越。但因為泰國是個佛教國家,住民淳樸,對華人沒有太多的種族對立。

泰國是東南亞國家中排華最輕微的,沒有像印尼那樣出現排華大屠殺和馬來西亞的種族衝突。但為切斷華人與母國的血脈聯繫,泰國政府禁止教授華文和使用華文。華人為求自保,都放棄原來的中國華語姓氏,而改用有相同意思的泰語文字來當作他們的新姓氏甚或採用當地姓氏。這運動後來稱之為「改姓名運動」,加上冷戰展開,泰國為防止共產主義擴散,對華人移民實施諸多限制。

1975年隨著冷戰緩和及越戰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泰國建立外交關係,經濟合作日益增多,泰國允許恢復華文教學。泰國經濟的起飛,也吸引了大批華人到泰國發展。華人在今天的泰國經濟和政治中,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大部分已融入泰國社會。泰國總理塔克辛艾比希盈拉、泰國最大的商業集團正大集團的創始人謝氏兄弟都是華裔,華商在泰國的經濟發展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教育

一所大學的學生

泰國教育主要是由泰國教育部管理。學齡兒童必須就學,直到完成中學前三年的課程,這些學生可以就讀公立或私立學校,這些學校的學制分為小學六年的初等教育、以及中學六年的中等教育。少數偏遠地區學校的學制只包含六年小學和三年中學。

根據2014年的統計,泰國的整體識字率大約為93.5%。

文化

表演藝術

舞和戲曲

孔劇(泰語:โขน)是泰國的傳統舞蹈文化的代表。在古代,只有男性才能參演孔劇,並且只會在王宮內進行演出。舞蹈演員會戴上華麗的假面面具,在解說員的解說後起舞,舞姿矯若游龍。現在亦有由女性擔任主角的孔劇,這種孔劇被稱為「女孔劇」(โขนผู้หญิง)。

孔劇舞蹈

孔劇融合多種藝術於一身。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能證明孔劇是在哪一個時期產生的,但是在大城王國那萊王統治的時期,愛情長詩帕羅賦(泰語:ลิลิตพระลอ)中對孔劇的描寫,至少表明了在那個時期孔劇已經存在了。孔劇的名稱來自泰語詞彙「孔」(โขน),「孔」的來源尚未明確,但學界給出了四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說「孔」是一種用來自印度的皮革而製成的樂器,外表和形狀跟現代的鼓類似。 這種樂器曾經很流行,並且常用於當地傳統表演。因此,它被認為是在孔劇中演奏的其中一種樂器,孔劇因而得名。第二種解釋是說「孔」源於泰米爾語 「goll」 或者 「golumn」。在泰米爾語中,它表示的是性別,或者是與孔劇演員服裝類似的一種衣服及裝飾。第三種解釋是指「孔」來自一種在表演中會出現的玩偶。第四種解釋是指「孔」來自柬埔寨語,意為角色扮演。

孔劇面具

孔劇的主角最初只能由男性飾演。女性只能扮演女神或者神明。然而,在現代,女性也可以出演猴子或者魔鬼角色。古時候,孔劇只在王室中表演。國王的兒子常常會扮演猴子或者是魔鬼。許多東南亞國家都有與孔劇類似的舞蹈,如緬甸、柬埔寨、寮國和馬來西亞等。與這些國家的舞蹈不同,泰國孔劇更強調舞蹈動作,舞蹈手勢能傳達出很多意思,而且特定的角色有著特定的手勢。孔劇需要演員從小開始接受舞蹈訓練,這是為了讓手腳靈活,從而使演員能夠做出各種複雜的動作,如猴子後空翻。

孔劇以史詩故事(主要是羅摩衍那)為基礎,有各種各樣的故事和角色。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國王拉瑪與十面魔王托薩之間的戰爭。十面魔王托薩搶走了國王漂亮的妻子悉達,在國王弟弟和神猴哈努曼的幫助下,國王打敗了魔王,救回了悉達。

在這個故事中,孔劇演員常分為以下四類:人類主角、女神、魔鬼或夜叉以及猴子。

音樂和電影

著名特技演員東尼嘉
流行音樂歌手叻莉莎瑪諾班

泰式恐怖片亦是全世界知名,其恐怖程度能與日本的恐怖片相提並論。 泰國電影以恐怖片、鬼片為主,如《鬼影》、《厲鬼將映》、《鬼4虐》、《13 駭人遊戲》、《鬼肢解 》、《鬼宿舍》等,而例如《拳霸》、《冬蔭功》、《拳霸2》、《拳霸3》等以泰拳為主題的動作片則在國際上比較流行。在過去的幾年中,泰國浪漫電影亦大受歡迎,形成一股濃郁的泰國風,如《嚇鬼阿嫂》、《初戀這件小事》、《暹羅之戀》、《愛我一下夏》、《下一站,說愛你》、《音為愛》、《想愛就愛》等。票房收入最高的泰國電影是《模犯生》,在亞洲已產生超過4,235萬美元。

亞洲著名的泰國青少年系列,如《 因為我們天生一對》,《 特長生:畢業季》,《 禁忌女孩》,《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

在泰國娛樂業中這部電影在泰國發展得很好。 《略同》舞蹈藝術家《彭普萬·東詹》(1961-1992)等舞蹈藝術家也很受歡迎,她被認為是泰國最重要的盧通歌手之一,被稱為「盧通歌曲女王」。今天,舞蹈藝術家在泰國仍然很受歡迎。 而且在國際上享有國際聲譽,例如從2004年至2007年成名的流行舞蹈藝術家塔塔楊(Tata Young),這類流行舞蹈藝術家,在現代贏得了她的舞蹈 享譽全球。

泰國的音樂產業亦正在2010年後期在亞洲崛起,有望成為繼韓國、日本、中國流行音樂後第四大亞洲主流音樂產業。當中韓國女團BLACKPINK泰國籍成員「莉莎」(Lisa)叻莉莎瑪諾班(Lalisa Manoban)在國際間享負盛名。日本國民偶像女團AKB48的曼谷姊妹團BNK48除了在泰國獲得了空前成功,在亞洲偶像界中亦成為了矚目的新星。BNK48成員亦在各方面的發展,例如電影、綜藝和電視劇獲得了國際間的肯定和認可。BNK48在亞洲的成功亦使其在清邁推出泰國第二組AKB48的姊妹團CGM48,同時亦吸引了多間娛樂公司在泰國推出日系和國際性的偶像團體,包括Sweat!16以及4EVE。

飲食

榴槤是泰國著名的水果

泰國菜的特點是講究酸、辣、鹹、甜、苦五味的互相平衡,通常以鹹、酸、辣為主並帶著一點甜,而苦味則隱隱約約在背後。首次嘗試泰國菜的外國人都會覺得味道很獨特,因為五種味道同時顯現在舌頭上,而且有很多調料是東南亞特有的。泰國菜用調料的特點是整體來說善用椰奶九層塔香茅、泰國青檸(又稱青檸菜)和辣椒

泰國人的正餐是以米飯為主食(米飯可以是泰國香米或糯米),佐以一、兩道泰式咖哩、一條魚或一些肉、一份湯和一份沙拉。順序並沒有甚麼講究。湯對泰國人來說是配飯的一道菜,著名的泰國湯有冬蔭功,分為清湯和加椰漿的濃湯。

由於泰國位於氣候潮濕和炎熱的熱帶地區,所以各種蔬菜和水果都極其豐富。北部有山河,南部有地峽,兩邊有海,而中部的田地肥沃,國家豐富的資源可以在國民的飲食中看得出。泰國菜色彩鮮艷而且名種出產都極為鮮味。

大麻合法化

泰國在2019年將醫療用大麻合法化,許多癌症化療、小兒癲癇、帕金森氏症、糖尿病、痙攣、焦慮和憂鬱症、失眠等患者可以協尋醫生得到治療方式。2022年6月9日,泰國將大麻除罪化,每位公民可合法使用和持有大麻作為醫療或私人使用,是亞洲第一個將大麻除罪化的國家。

LGBT權利

體育

泰拳
Manachai yokkao.jpgMuay Thai Fight Us Vs Burma (80668055).jpegBuakaw Por. Pramuk 1.jpg
Ram Muay,
戰鬥前的儀式。
曼谷泰拳比賽。播求,國際著
名泰拳從業者。

泰拳不僅是泰國的傳統國技,也是泰國最為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

泰國在各大型國際綜合運動會中所獲得的成績如下:

主要節慶

日期中文名當地名備註
1月1日新年Wan Khun Pee Mai
1月至2月間春節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非法定假日)
2月萬佛節Mahka Bucha泰曆3月15日
4月6日卻克里里王朝紀念日泰語วัน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พุทธยอดฟ้าจุฬาโลกมหาราชและวันที่ระลึกมหาจักรีบรมราชวงศ์Chakri紀念卻克里王朝的奠定
4月13日至4月15日宋干節/潑水節/泰曆新年Songkran
5月佛誕Vaisakh Bucha泰曆6月15日,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成道和出滅
5月1日勞動節
5月5日泰王登基紀念日泰語ฉัตรมงคล紀念蒲美蓬加冕
5月10日春耕節祈求農業豐收的節日
7月佛祖開示紀念日Ansanha Bucha泰曆8月15日,紀念佛祖成道後向信徒講說之日
7月守夏節Khao Phansa泰曆8月16日,是為期3個月的佛教齋戒期的首天
8月12日母親節Mother's Day紀念現王后生日
10月13日九世王紀念日紀念蒲美蓬逝世日
10月23日五世王紀念日泰語วันปิยมหาราชWan Piyamaharat紀念朱拉隆功大帝逝世日
11月水燈節Loy Krathong泰曆12月的第一個月圓之日
12月5日父親節Father's Day紀念蒲美蓬生日
12月10日憲法日Constitution Day紀念1932年立憲
12月28日鄭皇節Taksin Day抗緬復國的民族英雄達信大帝登基紀念日

注釋

  1. ^ 華裔泰國人約占泰國總人口的11%至14%,主要使用泰語,其中3%至16%的華裔泰國人已經在文化上高度泰化;餘下部分則保留較多華人傳統習俗,會使用些許漢語言。由於泰國歷史上的移民政策和同化政策立場,華裔常劃入主流泰族,辨識華裔身份已經成為爭議問題,故本表內省略華裔統計。
  2. ^ 又譯「暹邏」,按泰文原文音譯則為「暹」。

外部連結

參見

座標13°45′N 100°29′E / 13.750°N 100.483°E / 13.750; 100.483 (泰國)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3-05-28 23:34,點擊更新本頁查看原網頁

本站的所有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等全部轉載於維基百科(wikipedia.org),遵循 維基百科:CC BY-SA 3.0協議


頂部

如果本頁面有數學、化學、物理等公式未正確顯示,請使用Firefox瀏覽器或者Safari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