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百科

百濟語

扶餘-百濟語
母語國家和地區百濟
區域朝鮮半島
年代5至7世紀
語系
扶餘語系
韓語族
語言代碼
ISO 639-3xpp
語言學家列表xpp
古百濟語
韓-百濟語
母語國家和地區百濟
區域朝鮮半島
年代5至7世紀
語系
未分類
朝鮮語系存疑) (日本語系存疑
語言代碼
ISO 639-3pkc
 pkc
Glottologpaek1234
Three Kingdoms of Korea Map.png
朝鮮半島三國時代,綠色是百濟

百濟語朝鮮三國時代百濟的語言,資料很少,一些研究者認為其是混合語言。至少部分材料顯示,其和毗鄰的新羅王國古韓語有關,另一些材料則指向半島日語

早期材料中的描述

百濟是韓國東南部馬韓的後繼者。中國史書《三國志》(3世紀)認為馬韓的語言和彼此相似的北部的高句麗、東部的弁韓辰韓不同。《後漢書》(5世紀)記載弁韓和辰韓使用不同的語言。:35–36

據朝鮮史書《三國史記》,百濟由高句麗的移民南下建立,據此百濟語與扶餘語系高句麗語之間存在很大關聯;據《梁書》(635),百濟語和高句麗語很像。:44這可從一些詞彙中得到印證。然而即便這是正確的,也無法確定百濟當地土著的馬韓居民說的是何種語言,他們可能說的是高句麗與馬韓的一種混合語言。弁韓和辰韓則分別由伽倻新羅繼承。百濟東南的伽倻是三韓土著居民建立的國家,他們的語言伽倻語日本語族存在一定聯繫,因此百濟的三韓土著居民也可能使用與日本語族相近的一種語言。《周書·列傳第四十一·異域上》(636)記載::119

王姓夫餘氏,號於羅瑕,民呼為鞬吉支,夏言竝王也。

基於這段話和日本史書《日本書紀》(720)中的部分百濟詞彙,以河野六郎為始的許多研究者認為百濟王國是雙語的,貴族使用扶餘語族語言而平民使用韓語族語言。:84–85:766:20–21地名證據,特別是《三國史記》中的地名支持日本語系語言在這個時代的前幾個世紀裡使用於朝鮮半島中南部。楊虎嫩認為百濟用隨後被韓語取代的半島日語:294亞歷山大·沃文對於這種可能性顯得更謹慎,但找到了2個百濟語和日語的同源詞,他認為這可用來支持百濟語的日本底層。:224, 237–238地名學證據顯示,百濟語事實上是兩種不同的語言混合而成:一種是扶餘-百濟語,與高句麗語存在聯繫;另一種是韓-百濟語,與伽倻語和日本語存在聯繫。

語言學資料

百濟語沒有現存成句的文獻。:49主要的共時詞彙證據來自中日史書里的少數詞彙及一些古地名。:223

《日本書紀》

日本史書《日本書紀》於8世紀早期從更早的材料編纂而成,其中包括一些來自百濟的,共記錄了42個百濟詞彙。這些詞彙轉寫為上代日本語音節(C)V的形式,大大限制了記音的準確性。:424–427, 436–438

來自《日本書紀》的家族與社會詞彙
詞彙轉寫比較
上代日語中世韓語通古斯語族
統治者ki1siki1si 使者
orikoke
王后orukuel-Gǐ-l 結交
伴侶siso orikukuel-Gǐ-l 結交
makari orikukumakar- 委託el-Gǐ-l 結交
kuno orikukuel-Gǐ-l 結交
pasikasipěs 陪伴 + kas 妻
低位配偶epasitopěs 陪伴
王子sesimusonahi 雄性
高官makari daromakar- 委託
主人nirimunǐm 主人
kaso2kaso2
omo2omo2eme-ním 母滿語 eme 母
兒童yomo滿語 jui 兒
makari yomomakar- 委託
高麗koku
高麗kokusori
ki2ki2
sasicás 城
ko2po2riko2po2ri 區kwoúl, kwowólh < *kopor 縣級,區
pure
suki1súkoWol 縣
村長sukuri
其他來自《日本書紀》的詞
詞彙轉寫比較
上代日語中世韓語通古斯語
上,北okosioko2s- 升,起wuh 頂*ugi- 頂
kumakuma 熊kwǒm 熊
在下面arusi/arosialáy 在下面
腰帶sitorostúy 腰帶
負荷no2no2- 負荷
kutikuti 鷹
nurinolo 渡口
wirewiya 禮
解釋wosawosa 譯員
semasima 島,領地syěm 島
ko2nihá- 多
在下面oto2oto2 年輕
sisosús 之間
muremworwó 山,山脊*mulu 山脊
pokapoka 外,他pask 外
aripisialph 前
pesu滿語 fise 棚
nare/narinǎyh 溪*niaru 湖,沼
上面soku

早期日本進口了許多百濟、伽倻手工藝品,上面給出的證據說明,一些上代日本語形式可能在那時從百濟借入。:59借詞證據也可解釋kaso2「父」、ki2 「城」、ko2po2ri「區」和kuti「鷹」限於上代日語西部方言,而和東部方言、琉球語族沒有對應同源詞。:226–227另外,對於某些詞彙如「父」「母」有橫跨日本語族的上代日本語形式(分別是titi和papa)。:92–94Bentley認為如kuma「熊」和suki2「村」的詞從百濟進入日語。:59–60沃文發現日語裡發現的百濟詞對整個韓語族來說也是普遍的,如sema「島」、kuma「熊」。:226–227

其他材料

中世韓語文本《龍飛御天歌》將古百濟國都「熊津」轉寫為kwomá nolo,和來自日本書紀的兩個形式很像。:45周書·列傳第四十一·異域上》(636)記錄了3個百濟語詞彙::119

  • 於羅瑕ʔyo-la-hae 王 (貴族使用)
  • 鞬吉支kjon-kjit-tsye 王 (平民使用)
  • 於陸ʔyo-ljuwk 王后

這些可能和日本書紀里的'orikoke「王」、ki1si「統治者」和oruku「王后」分別是一樣的。:121–124梁書《列傳第四十八》(635)給出下列百濟詞彙::232–233* kuH-mae (固麻) 'ruling塞

  • yem-luX (檐魯) 解決
  • pjuwk-syaem (複衫) 襦
  • kwon (褌) 褲子這些詞沒有朝鮮來源,但沃文認為前兩個可分析為來自日語的複合詞。:232–233一些百濟地名出現在《三國史記·雜誌第六》(於1145年由更早的材料編篡而來),其中有個「夫里」pju-liX,可以和現代韓語pul「平」比較。:44–45

木匾

考古發現了一些百濟晚期的木匾,其中有些有以本土句法重新排列的文言文詞彙。從這些材料中可以發現,百濟語詞序和古韓語相似。沒有發現非爭議性的非漢語語法詞素證據,這與新羅文本不同。:290–298和新羅匾對比,百濟匾更傾向於直接照搬沒有本地語法影響的漢語文言句法和詞彙。:299–301匾包含12個地名和77個個體詞。:276從這些專有名詞中共識別出147個記音字,但這不利於基於語音構擬。:362一塊匾發現於602年百濟建造的彌勒寺,上面有些本土數詞,可能是一系列日期。這塊匾本身是660年百濟陷落後統一新羅時代早期的材料,它的正字法卻和古韓語正字法相異。在現存新羅文獻中本土數詞由類似越南喃字的形聲字記錄,但在這塊匾上漢字完全表音。李承宰據此認為這塊匾記錄了百濟語數詞。韓語數詞有一個「邑」*-(ə)p後綴,可能和早期中世韓語序數後綴*-m相關。:87–99

-
數字木匾文構擬中世韓語
1伽第邑*gadəphonáh
2矣毛邑*iterəptwǔlh
3新台邑*saidəpsěyh
5刀士邑*tasəptasós
7日古邑*nirkopnilkwúp
二[?]口邑*ni[?]kup
8今毛邑*jeterəpyetúlp
[以?]如邑*[je?]təp

相關條目

注釋

  1. ^ 「儘管證據限制在上面2個詞中,且距離確鑿的事實仍然很遠,百濟很可能像新羅一樣有日語底層。明確證據的缺乏或許可以歸因於百濟在比新羅早得多的時候被外來的韓語使用者征服。」:233
  2. ^ 2.0 2.1 2.2 用耶魯羅馬音轉寫,這是研究朝韓歷史的標準轉寫。:10通過將高調音節標記來記錄聲調。升調(ǒ)指向更早期的雙音節形式。:163–164
  3. ^ 古日語詞彙可能借自新羅語。:155
  4. ^ 漢字記音用白一平中古漢語轉寫方案。
  5. ^ 匾上的邑字實際上是一個周期性的占位符,不在Unicode中收錄,但字形極像邑。
  6. ^ 比較古韓語「一等」*HAton 「一」。:91
  7. ^ 比較中世韓語ithul 「兩天」。:89
  8. ^ 第二個字難以辨識。
  9. ^ 第一個字的下半難以辨認,無法確定。

參考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3-01-05 11:51,點擊更新本頁查看原網頁

本站的所有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等全部轉載於維基百科(wikipedia.org),遵循 維基百科:CC BY-SA 3.0協議


頂部

如果本頁面有數學、化學、物理等公式未正確顯示,請使用Firefox瀏覽器或者Safari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