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美國的汽油定量配給票
第一次石油危機,又稱作1973年石油危機。始於1973年10月,當時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宣布,對贖罪日戰爭期間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最初的目標國家是加拿大、日本、荷蘭、英國和美國,隨後禁運也擴大到葡萄牙、羅得西亞和南非。禁運持續了將近一年,到1974年3月正式結束。禁運期間,全球石油價格上漲了近300%,從每桶3美元升至近12美元,許多國家的能源價格明顯上漲,對全球政治和全球經濟產生了許多短期和長期影響,是20世紀下半葉三大石油危機之一。
影響
原油價格暴漲引起了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增長下降了4.7%,歐洲整體的增長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此外也對處於越南戰爭中的南越造成燃料短缺,加劇了其對北越作戰時在經濟及軍事上的劣勢。
歷史
美國石油產量的下降
到1969年,美國國內石油產量達到頂峰,已無法滿足國內經濟對能源的需求。1950年代後期,美國每年進口3.5億桶油,由於運輸成本和關稅因此沒有選擇中東的來源,而是向加拿大和委內瑞拉購買。1973年,美國國內石油產量下降到全球產量的16%。
中東的石油生產成本很低,儘管美國對石油進口徵收關稅,但公司仍可以獲利。這傷害了德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等地區的美國石油生產商,他們原先一直以關稅支持下的價格出售石油,現在不得不與波斯灣地區的廉價石油競爭。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
1971年8月15日,美國單方面退出了《布雷頓森林協定》。美國放棄了金本位。此後不久,工業化國家增加了外匯儲備,其數量遠大於以前。由於石油以美元定價,因此石油生產者的實際收入減少。
參見
|
---|
| | | 1940年代 |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冷衝突 | |
---|
| 情報組織 | |
---|
| 技術競賽 | |
---|
| 外交政策 | |
---|
| 意識形態 | |
---|
| 組織 | |
---|
| 宣傳 | |
---|
| 參見 | |
---|
|
|
---|
| | | 古代 | |
---|
| 商業革命(1000–1760) | - 金塊飢荒(c. 1400–c. 1500)
- 大衰退(1544–1551)
- 荷蘭股市崩盤(c. 1600–1760)
- 三十年戰爭金融危機(1621–1623)
- 鬱金香狂熱(1637)
- 南海泡沫(1720)
- 密西西比泡沫(1720)
|
---|
| 工業革命(1760–1840) | - 1763年阿姆斯特丹銀行業危機
- 1769年孟加拉泡沫
- 1772年英國信貸危機
- 荷蘭金融崩潰(c. 1780–1795)
- 1785年恐慌
- 1789年銅恐慌
- 1792年美國金融信貸危機
- 1796–1797年商業衰退
- 1813年丹麥破產
- 後拿破崙時期的愛爾蘭穀物價格和土地利用衝擊(1815–1816)
- 1819年美國經濟危機
- 1825年經濟危機
- 1837年美國經濟危機
|
---|
| 民族之春(1840–1870) | - 歐洲馬鈴薯短缺(1845–1856)
- 1846年英國經濟危機
- 1857年經濟危機
- 1866年經濟危機
- 黑色星期五(1869年)
|
---|
| 第二次工業革命(1870–1914) | - 1873年金融危機
- 1882 年巴黎證券交易所崩盤
- 1882–1885年美國大蕭條
- 1884年恐慌
- 阿倫達爾崩潰(1886)
- 霸菱危機(1890)
- Encilhamento(1890–1893)
- 1893年美國金融恐慌
- 1893 年澳大利亞銀行業危機
- 1894年黑色星期一(1894)
- 1896年美國金融恐慌
- 1901年美國金融恐慌
- 1907美國金融大恐慌
- 橡皮股票風潮(1910)
- 休曼反壟斷法案恐慌(1910–1911)
|
---|
| 戰間期(1918–1939) | |
---|
| 大通脹(1973—1982) | |
---|
| 大穩健(1982–2007) | - 巴西惡性通膨(1982–1994)
- 科威特非官方股票市場股市崩盤(1982)
- 1982年智利危機
- 1983年以色列銀行股票危機
- 黑色星期三(1983)
- 儲蓄和貸款危機(1986–1995)
- 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
- 蘇聯解體(1988-1991)
- 1988–1992年挪威銀行業危機
- 日本泡沫經濟(1990–1992)
- 羅德島銀行業危機(1990–1992)
- 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
- 1990年代瑞典金融危機(1991–1992)
- 1990年代芬蘭銀行業危機(1991–1993)
- 1990年代亞美尼亞能源危機(1991–1995)
- 古巴特殊時期(1991–2000)
- 黑色星期三(1992)
- 南斯拉夫惡性通膨(1992–1994)
- 1994年債券市場危機
- 1994年委內瑞拉銀行業危機
- 墨西哥比索危機(1994–1996)
-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 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
- 1998–1999年厄瓜多經濟危機
- 1998–2002年阿根廷大蕭條
- 巴西雷亞爾貶值危機(1999)
- 網際網路泡沫(2000–2004)
- 2001年土耳其經濟危機
- 2002年南美經濟危機
- 2002 年烏拉圭銀行業危機
- 2003年緬甸銀行業危機
- 2004年阿根廷能源危機
- 2007年中國股市泡沫(2007)
- 辛巴威惡性通膨
|
---|
| 數字革命(2007–) | |
---|
| - 銀行危機清單
- 經濟危機清單
- 主權債務危機清單
- 股市崩盤和熊市清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