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百科

第一次石油危機 本文重定向自 第一次石油危機

(重新導向自1973年石油危机)
1974年美國的汽油定量配給票

第一次石油危機,又稱作1973年石油危機。始於1973年10月,當時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宣布,對贖罪日戰爭期間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最初的目標國家是加拿大日本荷蘭英國美國,隨後禁運也擴大到葡萄牙羅得西亞南非。禁運持續了將近一年,到1974年3月正式結束。禁運期間,全球石油價格上漲了近300%,從每桶3美元升至近12美元,許多國家的能源價格明顯上漲,對全球政治和全球經濟產生了許多短期和長期影響,是20世紀下半葉三大石油危機之一。

影響

原油價格暴漲引起了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增長下降了4.7%,歐洲整體的增長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此外也對處於越南戰爭中的南越造成燃料短缺,加劇了其對北越作戰時在經濟及軍事上的劣勢。

歷史

美國石油產量的下降

到1969年,美國國內石油產量達到頂峰,已無法滿足國內經濟對能源的需求。1950年代後期,美國每年進口3.5億桶油,由於運輸成本和關稅因此沒有選擇中東的來源,而是向加拿大和委內瑞拉購買。1973年,美國國內石油產量下降到全球產量的16%。

中東的石油生產成本很低,儘管美國對石油進口徵收關稅,但公司仍可以獲利。這傷害了德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等地區的美國石油生產商,他們原先一直以關稅支持下的價格出售石油,現在不得不與波斯灣地區的廉價石油競爭。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

1971年8月15日,美國單方面退出了《布雷頓森林協定》。美國放棄了金本位。此後不久,工業化國家增加了外匯儲備,其數量遠大於以前。由於石油以美元定價,因此石油生產者的實際收入減少。

參見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3-01-21 14:03,點擊更新本頁查看原網頁

本站的所有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等全部轉載於維基百科(wikipedia.org),遵循 維基百科:CC BY-SA 3.0協議


頂部

如果本頁面有數學、化學、物理等公式未正確顯示,請使用Firefox瀏覽器或者Safari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