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百科

芬蘭時間

(重新導向自芬兰標準時間)
芬蘭時間
Helsinki observatory.jpg
芬蘭的地方平時在赫爾辛基大學天文台測量
時區歐洲東部時間
縮寫EET
標準時間偏移UTC+02:00
標準子午線東經30度線
時制二十四小時制
實行1921年4月30日
夏時制
時區歐洲東部夏令時間
縮寫EEST
標準時間偏移UTC+03:00
歐洲東部時間三月最後一個周日三點
歐洲東部時間十月最後一個周日四點
啟動時間1981年
時區資訊資料庫
Europe/Helsinki
Europe/Mariehamn

芬蘭冬季採用歐洲東部時間標準時間,夏季沿用的夏時制歐洲東部夏令時間。歐洲東部時間比世界協調時間早兩小時(UTC+02:00),歐洲東部夏令時間早三小時(UTC+03:00)。芬蘭1921年4月30日採用歐洲東部時間,1981年起採用夏令時,在每年三月最後一個周日凌晨三點把時間調快一小時,同年十月最後的周日凌晨四點調回,並且前兩年的調整時間還要再提前一小時。

芬蘭各地19世紀前遵循地方太陽日,西部與最東部相差半小時。進入19世紀後鐵路與電報面世,為適應排程芬蘭需採用單一時區。1862年,芬蘭鐵路開始採用UTC+01:39:49.2的地方平時。芬蘭議會1888和1897年兩次設立標準時區未果。芬蘭政府1921年4月30日正式採用UTC+02:00時區,人稱歐洲東部時間。1942年首度提倡的夏令時因無實用價值放棄,但1981年為與鄰國保持一致再度啟用。2017年,芬蘭議會表決贊成向歐洲聯盟提議廢除夏令時。

芬蘭時區由芬蘭技術研究中心、芬蘭計量與認證中心維護,採用原子鐘和氫監視器確保官方計時器不致落後。該國緯度很高,夏夜時長偏短,夏令時對人口沒什麼影響。芬蘭最北端位於北極圈內,有長達51天的極夜和73天的極晝,最南端冬季白天時長不到六小時,夏季白天平均時長20小時。芬蘭採用二十四小時制

歷史

芬蘭19世紀前不需要單一時區,各地自行採用太陽日赫爾辛基正午12點時,奧蘭瑪麗港為上午11:40.02,北薩沃區庫奧皮奧為12:10.53。與船運、馬車等早期運輸手段相比,鐵路運輸需要比較精確的時間表電報時效接近即時通信,如果各地自行採用太陽日會非常不便:81

海門林納至赫爾辛基的芬蘭第一條鐵路1862年落成,時間表採用赫爾辛基大學天文台測量的地方平時標準時間偏移UTC+01:39:49.2,人稱「赫爾辛基時間」:81。天文台正午拋下球,火車站看到後調整時鐘。如果下雨火車站看不到球,天文台就安排正午鳴炮。1854年電報傳入芬蘭,成為向其他車站傳達準確時間的工具:82–83里希邁基-聖彼得堡鐵路1870年通車,科沃拉以東不遠的開派寧也採用赫爾辛基時間:83。1882年,芬蘭氣象研究所與瑞典氣象研究所為方便測量地磁場電話同步赫爾辛基時間。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1884年10月召開國際子午線會議,用24條經線劃分全世界,相鄰經線間隔15經度。大會同意把英國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所在經線定為本初子午線,兩側每過一條經線為一時區,比上一時區偏移一小時,即向西為減一小時,12時區共GMT−12:00,向東加一小時,12時區共GMT+12:00。芬蘭等大部分國家沒有馬上實施大會決定:83。1893年10月,歐洲大部分鐵路採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又稱歐洲西部時間)、GMT+01:00(又稱歐洲中部時間:8GMT+02:00(又稱歐洲東部時間),具體實施由美國鐵路協會監督。1893至1895年,歐洲許多國家從上述三個時區選擇其一作為標準時間,但芬蘭例外:2

1888年,芬蘭大公國是隸屬俄羅斯帝國的自治國,芬蘭議會請求亞歷山大三世把赫爾辛基時間定為芬蘭全境標準時間,但皇帝覺得鐵路實施標準時間足矣:87。1897年,芬蘭政府又提議把最接近赫爾辛基時間的歐洲東部時間定為標準時間,但又因議會擔心採用赫爾辛基時間的鐵路企業抗議作罷,結果芬蘭境內同時採用兩種標準時間。電信業增長需要全國統一的時間標準,赫爾辛基時間在芬蘭全境普及:87。1917年芬蘭獨立:87,1919年下半年芬蘭地理學會向政府提議全國採用歐洲東部時間。政府從善如流,司法部長1920年3月12日頒布法令,芬蘭從1921年5月1日起以歐洲東部時間為標準時間。1921年4月30日沃普爾吉斯之夜午夜,官方時間前調20分10.9秒與歐洲東部時間同步,立為芬蘭標準時間:87。時間調整過程平穩,芬蘭人沒有提出重大反對意見,鐵路企業輕鬆適應變更。

1929年提議採用歐洲中部時間

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鐵路和電信業發展令芬蘭與西方鄰國聯絡更形密切。芬蘭採用歐洲東部時間,西面鄰國大多採用歐洲中部時間,對部分事務不利,如上班時間不同打電話就很不方便。芬蘭郵電局1929年6月呼籲政府把國家標準時間改為歐洲中部時間。提案所獲支援不足,博滕區商會同年九月發表聲明,稱芬蘭企業已充分適應兩個時區。

斯德哥爾摩1937年10月召開歐洲時間表會議探討時區變更,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代表同意向政府提議朝歐洲中部時間過渡。芬蘭國民起初認可提議,但芬蘭醫學會宣稱此舉與國民生物時間不符,對健康不利,提案最後石沉大海。芬蘭郵電局撤回1929年提議,運輸部否決提案。

採用夏令時

芬蘭醫學會聲稱夏時制可產生經濟效益(即光照時間長節約能源)、減少食品消耗,芬蘭於1942年4月2日首度嘗試。時鐘24點向前調一小時,10月4日凌晨一點調回,但政府覺得夏令時沒有實用價值,隨即放棄採用。1980年,北歐其他國家遵照歐洲經濟共同體指令採用夏令時,蘇聯1981年採納。為免同歐洲其他地區存在時差造成干擾,芬蘭1981年再度採用夏令時,在歐洲東部時間三月最後的周日凌晨兩點調快一小時,十月最後的周日凌晨三點調回,與蘇聯和北歐其他國家實踐相符,確保各國時區一致。1983年起,芬蘭夏令時調整時間前移一小時。1995年芬蘭加入歐共體後續組織歐洲聯盟後繼續沿用夏令時,前述指令此時已寫入歐盟法律。現行政府法規明確規定歐盟指令2001年生效。

夏令時

芬蘭在歐洲東部時間三月最後一個周日凌晨三點把時間前調一小時至歐洲東部夏令時間,從UTC+02:00調至UTC+03:00,十月最後一個周日凌晨四點調回。該國1981年開始採用夏令時,地理位置緯度偏高導致夏夜時長偏短,赫爾辛基七月日落後僅五小時就迎來日出,夏令時對人口沒有影響。春秋兩季情況不同,同樣以赫爾辛基為例,春季日照時間達13至18小時,秋季11至16小時,夏令時除與其他國家時間同步外的確為國民帶來便利。

提議取消夏令時

芬蘭議會2017年表決贊成呼籲歐盟考慮廢除夏令時,同年七萬國民簽章要求芬蘭中止採用夏令時。歐洲聯盟執委會此時正審查芬蘭要求,歐洲議會2018年2月8日表決同意要求歐盟執委會重新評估歐洲夏令時。委員會同年9月12日決定中止夏令時實踐,即廢除「2000/84/EC」指令,此舉需歐洲聯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批准。2019年3月4日,歐洲議會交通旅遊委員會批准歐盟執委會提議,為確保平穩過渡將起始日期推遲到2021年;歐洲議會3月26日確認交通旅遊委員會決策。

歐盟忙於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歐盟理事會一直沒有批准廢除夏令時。如果歐盟理事會批准,芬蘭還需決定以後是一直採用冬季時間(UTC+02:00)還是夏季時間(UTC+03:00)。據國有廣播傳媒芬蘭廣播公司報導,政府打算在落實變更前聽取專家意見並諮詢公眾。2018年芬蘭司法部開展民調,24小時就收到12萬餘份回覆,顯示贊成固定採用冬季時間的略占多數。2019年五萬公民聯名請願,要求固定採用夏季時間。

地理和太陽日

芬蘭北部伊納里極晝
芬蘭、挪威、俄羅斯三邊交界點穆奧特卡瓦拉(Muotkavaara),三個時區在芬蘭冬季交會

芬蘭大部分領土位於UTC+02:00時區,芬蘭西南沿海的圖爾庫奧蘭、最西北面的基爾皮斯耶爾維和卡雷蘇萬托均位於東經22°30'以西,地理時區在UTC+01:00。芬蘭的標準經線是東經30度,最北部在北極圈內,有長達51天的極夜和73天的極晝。緯度太高令芬蘭沒有地方實用手段實行夏令行,所有位於索丹屈萊(北緯67°25')以北的地區均存在極夜。芬蘭最南部冬季日照不足六小時,夏季平均日照時間長達20小時。穆奧特卡瓦拉是芬蘭、挪威、俄羅斯三邊交界,三個時區在芬蘭冬季交會:挪威採用歐洲中部時間(UTC+01:00),芬蘭用歐洲東部時間(UTC+02:00)、俄羅斯用莫斯科時間UTC+03:00)。

 標準時間
 夏令時
芬蘭赫爾辛基日出、日落時間
月份十一十二
日出09:2408:3507:1906:4605:1804:0804:0004:5906:1407:2507:4308:56
日落15:2416:3317:4720:0421:1922:2922:4721:5220:2518:5316:2415:22
日照小時數6810.513.31618.318.716.814.111.48.66.4
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維護

芬蘭技術研究中心、芬蘭計量與認證中心負責遵循國際電信聯盟指定的國際度量衡局標準,落實芬蘭時區閏秒。芬蘭1972年採用世界協調時間以便落實閏秒,同步地球自轉的準確原子時:100。該國首次閏秒發生在1972年6月30日,此後已有28次,全部發生在6月30日或12月31日,最近一次是2016年12月31日。芬蘭技術研究中心還用六台原子鐘配合氫監視器確保官方計時器提供25兆赫頻率高精度時間訊號,確保官方計時器不致落後。從2009年末起,芬蘭技術研究中心的官方時間與世界協調時間差距就沒再超過30奈秒。經芬蘭財政部支援,芬蘭技術研究中心還負責利用網路時間協定實現電腦網路連接網際網路的時鐘同步,直接從全球定位系統、原子鐘或BIOS時鐘取得時間。網路時間協定設計時已考慮網路間延遲,但時間同步準確程度最終仍由網路的網際網路連接速度和頻寬決定。芬蘭技術研究中心發現,100Mbit/s網速下芬蘭官方時間與電腦顯示時間相差萬分之一秒。如果網速降低、頻寬不足,時間差距會更大。

時制

芬蘭書面用語採用二十四小時制,小時和分鐘數間的推薦和標準分隔符是小數點,如下午三點一刻應寫為「15.15」。電信、數字時鐘領域使用半形分號分隔(如六點半寫作「6;30」)也很常見,但不建議在日常書寫沿用。午夜寫為24點,即「24.00」。每天第一個小時以「0」開頭,如「0.15」代表零點一刻。前十個小時無需在代表小時的個位數字前加零,如上午八點半寫作「8.30」,不寫成「08.30」。需要寫上秒數時,分隔符仍為小數點,如「16.15.25」。如果秒數還需精確到小數點後,則以半形逗號分隔整數和小數部分,如「9.30.35,30」代表9點30分35.3秒。時間範圍在數字間用連字元,如「9–21」代表早九點至晚九點。

芬蘭語日常書寫還可採用12小時制,但需要補充說明,如上午九點寫作「aamuyhdeksältä」,與瑞典語形式類似。芬蘭史上曾採用12小時制,1928年為遵守1926年歐洲鐵路時間表會議通過的鐵路通用時間表協定轉為24小時制。

時區資訊資料庫

芬蘭在時區資訊資料庫的時區表格包含兩個區,分別是「Europe/Helsinki」(歐洲/赫爾辛基)和奧蘭專用的「Europe/Mariehamn」(歐洲/瑪麗港)。芬蘭的ISO 3166-1二位字母國家代碼同樣有兩組,其中「AX」專指奧蘭,「FI」泛指芬蘭全國。下表內容直接取自時區資訊資料庫,帶「*」號欄代表取自時區表格:

國家代碼*坐標*時區*注釋標準時間偏移夏令時
FI+6010+02458Europe/HelsinkiUTC+02:00UTC+03:00
AX+6006+01957Europe/MariehamnUTC+02:00UTC+03:00

不支援「Europe/Helsinki」或「Europe/Mariehamn」的電腦可採用可移植作業系統介面語法:TZ="EET-2EEST,M3.5.0/3,M10.5.0/4"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擴充閱讀

如無特別說明,以下書籍均在Google圖書提供數位化版本:

外部連結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2-12-18 10:35,點擊更新本頁查看原網頁

本站的所有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等全部轉載於維基百科(wikipedia.org),遵循 維基百科:CC BY-SA 3.0協議


頂部

如果本頁面有數學、化學、物理等公式未正確顯示,請使用Firefox瀏覽器或者Safari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