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百科

鄂爾泰 本文重定向自 鄂爾泰

鄂爾泰
鄂爾泰

清人繪鄂爾泰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大清保和殿大學士
爵位三等襄勤伯
族裔滿洲
旗籍滿洲鑲藍旗
出生康熙十六年(1677年)
逝世乾隆十年(1745年)
出身
  •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順天鄉試舉人

鄂爾泰滿語ᠣᡵᡨᠠᡳ穆麟德轉寫ortai;1677年-1745年),字毅庵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清朝官員。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太保

生平

康熙十六年(1677年)出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舉人,康熙四十二年襲封佐領,康熙五十五年任內務府員外郎康熙末與田文鏡李衛並為雍親王雍正帝)心腹。雍正五年(1727年),奉命修《八旗通志》初集,凡250卷。又參與編寫《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乾隆九年(1744年)刊本。

雍正時期嘗任雲貴總督,兼轄廣西,在雲南積極推行改土歸流,雍正四年(1726年)上疏「雲貴大患,無如苗蠻,欲安民,必制夷,欲制夷,必改土歸流」,七年設官府,置流官,駐軍隊,鞏固了西南邊疆。與田文鏡、李衛並稱為「模範總督」。雍正十年(1732年),任保和殿大學士兵部尚書,辦理軍機事務。雍正崩於深夜,鄂爾泰適巧為值班軍機大臣,最先探視雍正遺體並安排入殮,且受遺旨與張廷玉輔政,也是當時漢人民間謠傳,雍正被漢人俠女呂四娘斷頭的最早目擊証人,據此頗有歷史關鍵地位。乾隆初任總理事務,加至太保。乾隆三年,高宗欲仿古制行「三老五更」之禮,為此向鄂爾泰及張廷玉諮詢。鄂爾泰傾向於贊成,而張廷玉則斷以為不可。四十年以後,乾隆見張廷玉所作的《三老五更議》時,仍然感觸頗深,指責鄂爾泰「因好虛榮,近於驕者」。乾隆十年(1745年)以病解職。同年三月乾隆親往鄂爾泰住所視疾,加為太傅。不久病卒。

鄂爾泰死後,乾隆二十年三月,爆發胡中藻案,四月,鄂爾泰的得意門生胡中藻被斬殺,已故大學士鄂爾泰被撤出賢良祠,不准入祀。鄂爾泰之侄鄂昌被賜自盡。

軼事

  • 鄂爾泰名言:「大事不可糊塗,小事不可不糊塗,若小事不糊塗,則大事必至糊塗矣。」張廷玉聞後稱讚此言「最有味,宜靜思之」。
  • 鄂爾泰時任內務府員外郎時,曾拒絕了以皇子身份向鄂爾泰請託的雍正,此舉不但沒有得罪雍正,反而得到了雍正的賞識。
  • 雍正三年(1725年)冬,鄂爾泰即將前往雲南任職,雍正得知其身體不適,命令他乘坐雍正的御輿前往赴任,之後鄂爾泰恢復了健康,雍正高興的在鄂爾泰的奏摺上批示說:「朕與卿一種君臣相得之情,並不比泛泛乃無量劫善緣之所致。」雍正五十大壽,因鄂爾泰時任雲貴總督未能出席,雍正特地挑選了宴會中的食物,快馬加鞭運往雲南給鄂爾泰。

評價

雍正最欣賞李衛、鄂爾泰、田文鏡三人,當面告訴尹繼善,謂當學此三人。尹繼善奏曰:「李衛,臣學其勇,不學其粗;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其刻;鄂爾泰,宜學處多,然臣亦不學其愎。」雍正不以為忤。乾隆嘗謂:「我朝百餘年來,滿洲科目中,惟鄂爾泰與尹繼善為真知學者。」

家庭

  • 高祖:屯太(又屯台),世管佐領。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17,「屯台,鑲藍旗人,世居汪秦地方,號西林覺羅氏,土風淳厚,族姓繁衍,國初率族屬來歸。……生二子,長子圖捫,襲父職,屢從五大臣征伐有功」。
  • 曾祖:圖捫,世管佐領,陣亡,雍正三年入祭昭忠寺。
  • 祖父:圖彥突,參領、戶部郎中,授雲騎尉。
  • 父親:鄂拜,曾任國子祭酒。胞兄圖拜,授三等輕車都尉。

妻妾

  • 原配夫人,瓜爾佳氏。康熙五十年,生長女,夫人早逝。
  • 續娶夫人,喜塔臘氏,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邁柱之女。康熙五十一年成婚,稱邁夫人。鄂爾泰與邁夫人感情甚篤,相敬如賓,不娶妾媵,除長女外,其他子女皆邁夫人所出。

子女

  • 長女:原配夫人瓜爾佳氏所出,早夭。
  • 長子鄂容安,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為乾隆時期兩江總督。娶鑲白旗滿洲訥殷富察氏,其父博爾多曾是雍正舊邸之人。同族有孝哲毅皇后祖母富察氏,即賽尚阿之妻。
  • 次子果壯公鄂實,副都統,陣亡於大小和卓之戰,授騎都尉又一雲騎尉世職,諡果壯,入祀昭忠祠;娶鑲黃旗滿洲、總督江南等處七省漕糧補熙之女佟佳氏,佟佳氏不久去世,他又繼娶鑲黃旗滿洲大學士高斌之女高佳氏。
  • 三子鄂弼,官至西安將軍,娶鑲黃旗滿洲瓜爾佳氏,領侍衛內大臣信勇公哈達哈之女。
  • 次女:續娶夫人喜塔臘氏所出,適正黃旗滿洲赫舍里氏工部尚書赫奕次子侍讀學士肇敏
  • 四子鄂寧,任雲貴總督,娶正黃旗滿洲、禮部尚書海望之女烏雅氏。
  • 五子鄂圻,娶莊親王允祿之五女鄉君。
  • 六子鄂謨,娶邁柱之孫女。

延伸閱讀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288》,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 《清代文字獄檔·軍機處檔》
  • 袁枚《武英殿大學士傅文端公鄂爾泰行略》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3-01-20 22:39,點擊更新本頁查看原網頁

本站的所有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等全部轉載於維基百科(wikipedia.org),遵循 維基百科:CC BY-SA 3.0協議


頂部

如果本頁面有數學、化學、物理等公式未正確顯示,請使用Firefox瀏覽器或者Safari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