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札
鄉札 | |
諺文 | 향찰 |
---|---|
漢字 | 鄕札 |
文觀部式 | hyangchal |
馬-賴式 | hyangch'al |
![]() |
漢字字體風格 |
---|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蝌蚪文) ‧ 石鼓文 |
字形 |
筆畫 ‧ 筆順 ‧ 偏旁 ‧ 六書 ‧ 部首 新字形 ‧ 通用規範漢字表 國字標準字體 ‧ 常用字字形表 |
漢字文化 |
陸 ‧ 港 ‧ 澳 ‧ 臺 ‧ 新 ‧ 日 ‧ 韓 ‧ 越 ‧ 琉 粵語字 ‧ 吳語字 ‧ 四川方言字 ‧ 南京方言字 日本國語國字問題 舊字體 ‧ 新字體 ‧ 擴張新字體 韓國國語國字問題 吏讀 ‧ 鄉札 ‧ 口訣 |
衍生文字 |
注音符號 ‧ 官話合聲字母 ‧ 三推成字法 |
字音 |
日本漢字音 古音 ‧ 吳音 ‧ 漢音 ‧ 新漢音 ‧ 宋音 ‧ 唐音 ‧ 慣用音 ‧ 聲調 |
資訊科技 |
統一碼 ‧ 中文輸入技術 ‧ 中文輸入法 |
漢字詞 ‧ 錯別字 ‧ 提筆忘字 ‧ 廢除漢字論 ‧ 漢字復活 ‧ 字謎 |
注意:本條目可能有部分字元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 |
![]() |
韓國語書寫系統 |
---|
諺文 |
漢字 |
韓漢混用文 |
拉丁化 |
鄉札(향찰)是以漢字記錄朝鮮語的方法之一。主要用於新羅時代的歌謠「鄉歌」的記錄。作為古代朝鮮語的資料之一,佔有重要的地位。
概說
鄉札利用漢字的讀音與意義來記錄朝鮮語,與日本的萬葉假名屬同一性質。相對於解釋漢文的輔助文字「口訣」,鄉札完全以此種輔助文字來記錄朝鮮語。
鄉札的資料極為有限,主要是25首鄉歌,包含《三國遺事》(1281年)收錄的新羅時代鄉歌14首和《均如傳》(1075年)收錄的高麗時代郷歌11首。其他尚有高麗睿宗的「悼二將歌」1首和《鄉藥救急方》(1236年)中出現的朝鮮語藥名等。
鄉札中音讀字和訓讀字皆使用。總體而言,名詞和動詞、形容詞的詞根等實義部分用訓讀字,助詞與詞尾等語法功能部分用音讀字。例如,「吾衣」(我的)中「吾」為訓讀字,「衣」為音讀字。訓讀字「吾」與其漢字音(오)無關,僅表示「我」的意思(據推測讀作「나」)。音讀字「衣」與「衣服」的意義無關,僅表示「의」的音(用作所有格詞尾)。又如,「夜音」中「夜」為訓讀字,「音」為音讀字,表示「夜」的意義的朝鮮語詞「밤」的輔音尾。類似的以音讀字表示詞語的輔音尾的做法稱為「末音表記」。
解讀上的難點
鄉札中的訓讀字實際如何發音往往難以確知。如「春」表示「春季」的意義可以確知,但不能直接證明必然讀如現代或中世朝鮮語的「봄」。訓讀字的讀法能確知的,限於以某種形式表達讀音的場合,如上述「夜音」的有末音表記的情況。因此,鄉札的表記法中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必須基於對朝鮮語史和漢字音的充分知識與深刻理解作慎重的破解。
鄉札的範例
根據李基文(1998),以鄉歌「処容歌」的開篇及其解釋為例。
郷札 | 東京明期月良夜入伊遊行如可 |
---|---|
諺文解釋 | 東京 ᄇᆞᆯ기ㅣ ᄃᆞ라 밤드리 놀니다가 |
現代漢語翻譯 | 就著東京(指慶州)的明月,遊玩至天明 |
關於此句的解釋,細節上仍有若干不明之處,包括「ᄇᆞᆯ기」的詞形是否適當(中世朝鮮語為-ㄴ),處格(朝鮮語格的一種)「良」的讀法(中世朝鮮語為-애/-에),「遊行如可」應當讀作놀니다가還是如現代語노니다가,等等。「処容歌」全篇的諺文標註及現代國漢混用韓文翻譯見下:
處容歌
東 京 明 期 月 良 東 京 明 긔月 애京 明 은月 아래京 明 은月 夜 에- 東京の明るき月に
- In the moonlit capital
---
夜 入 伊 遊 行 如 可 夜 入 이遊 行 다가夜 入 도록遊 行 다가夜 入 도록遊行 고 지내다가- 夜更けまで遊び
- Having caroused far into the night.
---
入 良 沙 寢 矣 見 昆 入 어사寢 이見 온入 어 와寢 리見 니入 어와寢 리를見 니- 帰りて寝床を見るに
- I return home and in my bed
---
脚 烏 伊 四 是 良 羅 脚 烏 리四 是 良 라脚 烏 이가四 是 어라腿 가四 是 로구나- 脚が四本なり
- Behold, four legs.
---
二 兮 隱 吾 下 於 叱 古 二 흔吾 해엇고二 은吾 것인데二 은吾 是 如 만(吾 아吾 是 如 만)- 二つは吾がものにして
- Two have been mine
---
二 兮 隱 誰 支 下 焉 古 二 흔誰 해언고二 은誰 것인고二 은誰 의是 인고?- 二つは誰がものぞ
- Whose Sire the other two
---
本 矣 吾 下 是 如 馬 於 隱 - 본
矣 吾 해다마란 本 디吾 것이是 如 마는本 디吾 是 如 마는(吾 아吾 是 如 만)- 本は吾がものなれど
- Two had been mine
---
奪 叱 乙 何 如 爲 理 古 奪 사날何 如 爲 릿고奪 아간 것을何 如 爲 리오奪 긴物 何 如 爲 리- 奪いしを如何にせん
- No, no, they are taken.
參見
- 小倉進平(1929;1974) 《郷歌及び吏読の研究》,《小倉進平博士著作集(一)》, 京都大學國文學會
- 金完鎭(1980),《鄉歌解讀法研究》, 首爾大學校 出版部
- 南豊鉉(1981) 《借字表記法 研究》, 檀國大學校 出版部
- 李基文(1998) 《新訂版 國語史概說》, 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