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
金日成 김일성 | |
---|---|
![]() | |
![]() | |
任期 1966年10月11日—1994年7月8日 | |
政治局常委 | 金一、吳振宇、金正日、李鍾玉 |
前任 | 自己(委員長) |
繼任 | 金正日(1997年) |
![]() | |
任期 1972年12月28日—1994年7月8日 | |
副職 | |
![]() | |
任期 1972年12月28日—1994年7月8日 | |
副職 | |
![]() | |
任期 1949年6月30日—1966年10月11日 | |
前任 | 金枓奉 |
繼任 | 自己(總書記) |
![]() | |
任期 1950年7月4日—1994年7月8日 | |
前任 | 職務設立 |
繼任 | 金正日(1997年) |
![]() | |
任期 1950年7月4日—1991年12月24日 | |
前任 | 職務設立 |
繼任 | 金正日 |
![]() | |
任期 1948年9月9日—1972年12月28日 | |
前任 | 職務設立 |
繼任 | 金一(政務院總理)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 (現 ![]() | 1912年4月15日
逝世 | 1994年7月8日![]() | (82歲)
墓地 | ![]() (未下葬) |
國籍 | ![]() 朝鮮(盟軍託管)(1945-1948年) ![]() |
政黨 | ![]() ![]() |
配偶 | 金正淑 (1940年結婚—1949年喪偶) 金聖愛 (1952年結婚—1994年夫逝) |
兒女 | 金正日 金萬一 金敬姬 金敬淑 金經進 金平一 金英一 |
宗教信仰 | 基督教歸正宗長老宗 → 無神論 |
獲獎 | 見金日成所獲獎項列表 |
簽名 | ![]()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 ![]() ![]() |
服役 | ![]() ![]() ![]() |
服役時間 | 1941年-1945年 1948年-1994年 |
軍階 | ![]() |
指揮 | ![]() |
參戰 | 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 韓戰 冷戰 |
著作
|
金日成 | |
諺文 | 김일성 |
---|---|
漢字 | 金日成 |
文觀部式 | Gim Il-seong |
馬-賴式 | Kim Ilsŏng |
本名 | |
諺文 | 김성주 |
漢字 | 金成柱 |
文觀部式 | Gim Seong-ju |
馬-賴式 | Kim Sŏngchu |
金日成(朝鮮語:김일성,1912年4月15日—1994年7月8日),原名金成柱(朝鮮語:김성주;「柱」字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主體朝鮮永遠的首領、朝鮮人民軍的主要創建者、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等重要職務。朝鮮勞動黨主要建立者之一,「主體思想」主要創立者,畢生堅持統一朝鮮半島的政治主張。在韓戰後的一系列權力鬥爭中鞏固並擴大到掌握絕對權力,通過實行完全的個人崇拜及家族世襲統治。自1948年起,終身擔任北韓最高領導人至1994年任內逝世。
自執政起先後任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和總書記。由1948年開始,直至其去世一直擔任北韓最高領導人,執政長達45年302天,是世界上執政時間第四長的共和制領導人,僅次於前古巴共產黨第一書記菲德爾·卡斯楚、前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總統蔣中正和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金日成的主體思想是「金日成金正日主義」的核心。其長子金正日和其孫子金正恩亦先後接掌政權。執政期間在其與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邊交好下,北韓透過外交往來、經貿手段獲得大量援助,生活水準在1960年代一度高過韓國。蘇聯解體後,北韓經濟進入困境。1992年,金日成被授予「共和國大元帥」軍階,1998年最高人民會議修改北韓憲法,將朝鮮國家主席的頭銜永久保留給金日成,規定他為「共和國永遠的主席」;2016年最高人民會議修憲,改尊稱為「主體朝鮮永遠的首領」。
早年生涯
1912年4月15日,金成柱生於日治朝鮮平安南道平壤府古順和面(今平壤市萬景台)一個農戶家庭。本籍為全州金氏,祖籍全羅道,父親為金亨稷,母親為康盤石。外祖父康敦煜是長老會牧師。1925年,他隨父親逃亡到中國,在吉林省撫松縣第一小學就讀一年,1926年進入吉林市毓文中學,1929年退學,期間受到中國老師尚鉞的影響。
1932年,金成柱介紹張蔚華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春,受中國共產黨東滿特委派遣到安圖縣創建安圖游擊隊。其後歷任汪清游擊大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第三團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第三團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第三師(後改為第六師)師長;1938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二方面軍(兵力相當於一個營)指揮,在此期間他取名為金一星,後改為金日成(在韓語中兩者同音)。
1937年6月4日,楊靖宇的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第2師、第4師和金日成所在的第2軍第6師,共90餘人襲擊朝鲜境內普天堡的警察駐在所。他們先是切斷電話線,再從遠處用機槍掃射進攻,中途打死兩名警察家屬,被槍聲嚇倒的警察們都躲起來。他們在從武器庫中取出武器之後放火。
1941年,在日本關東軍重兵圍剿下,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損失慘重,部隊縮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支隊,金日成任支隊長,同年他率部撤往蘇聯境內,1942年,任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又稱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88步兵旅,中國人周保中任旅長)第一營營長,大尉軍階。1945年,從蘇聯乘坐軍艦返回朝鮮北部,在消滅朝鮮共產主義者代表玄俊赫和民族主義者代表曹晚植後成為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的共產黨頭號人物,建立朝鮮共產黨中央組織委員會。
歸國
1945年10月14日,平壤舉行歡迎蘇聯軍隊的集會,金日成出現在集會上,當時他穿著一身從蘇軍軍官米哈伊爾·姜那裡借來的西裝,明顯不合身,左胸佩戴著梅列茨科夫元帥頒發的紅旗勳章。金日成在集會上被蘇聯方面宣傳為抗戰的英雄,但金日成的名字早已在北韓家喻戶曉。很多人認為金日成是個上年紀的老將軍,而當時金日成只有33歲,因此被質疑是冒牌貨。南方的李承晚也開始說,金日成是假朝鮮人,是蘇聯扶持的傀儡。蘇方為破除李承晚的指責,只好派記者與金日成一同返回他萬景台的老家,還把所有農家的居民都聚集到一起,擺了一次盛宴。金日成在多年的異國他鄉流浪之後,首次見到自己高齡的爺爺、奶奶,還有17歲的侄子。這次會面也拍照並在報紙上公開發表,17歲的侄子被金日成帶在身邊,並很快被任命為朝鮮青年聯盟中央的書記。

建立政權
![]() |
北韓政府與政治 系列條目 |
政府 |
政治 |
1946年2月8日,蘇聯在朝鮮半島北部成立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扶植金日成為委員長。3月1日,金日成在平壤的一次集會上遭遇未遂的暗殺,有人向他投擲手榴彈。一位名叫雅可夫·諾維琴科的蘇聯士兵將手榴彈壓在身下,保護金日成,因而失去右臂,並且其腹部受重傷。這名士兵後來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的稱號。翌年,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改組為北朝鮮人民委員會,金日成仍任委員長。
1948年9月9日,他在蘇聯的支持下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並被選為朝鮮勞動黨的委員長和北韓內閣首相,成為北韓最高領導人。1948年12月和1949年1月,金日成兩次向蘇聯要求締結朝蘇友好互助條約,並要求提供武器支援。蘇聯最早沒有同意締結條約。而根據蘇駐北韓大使斯季科夫報告,蘇聯共產黨總書記約瑟夫·史達林批准蘇聯遠東軍向北韓提供軍事援助之計劃。1949年2月,金日成提議率團對蘇秘密訪問。史達林同意。3月,雙方在莫斯科私下討論。金日成提出武力統一北韓,希望得到蘇聯支持。史達林對金日成明確表示,北韓可以選擇在此時以武力手段統一朝鮮半島;但此計劃必須報告毛澤東,聽聽毛澤東意見,如果毛澤東同意,他不會反對。蘇聯支持北韓的計劃,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他們的間諜了解到美國的核武庫存數量有限,故相信杜魯門政府不會挽救南韓。
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和朴正愛等突然到達北京,說明史達林已經同意北韓主動進攻韓國,北韓統一是可能的,也已經準備完畢,但問題的最終決定必須取得毛澤東贊成。5月15日,毛澤東聞訊後雖十分震驚,不過也告知金日成中國大致上同意史達林的初步分析。此時毛澤東雖然知道金日成準備進攻韓國,卻並不清楚金具體的動手時間和詳細計劃。但事實上1950年5月29日,金日成向蘇聯大使西特庫克通報,已收到史達林答應提供之主要武器與技術援助設備:68,他們馬上準備在6月發起進攻,6月10日前部隊將全部集結到預定進攻地點:84-90。
1950年6月7日,金日成向朝鮮半島南北人民發出呼籲,要求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鮮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並且號召於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市召開協商會議。6月11日,北方金日成占領區的三名代表越過三八線,打算向韓國各政黨領導人遞交和平統一國家的呼籲書,遭到韓國政府逮捕。6月25日,北韓向韓國進攻,韓戰爆發,金日成時任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朝鮮人民軍開戰初期勢如破竹,迅速占領韓國首都漢城和韓國絕大部分領土,並把韓軍和少量美軍包圍在釜山一帶。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通過仁川登陸後擊退朝鮮人民軍攻勢,金日成一開始拒絕讓應毛澤東命令7月就集結在東北的洪學智部隊入朝作戰,但10月1日韓軍越過三八線進攻戰前的北韓領土後,金又改變主意向毛澤東請求援助。經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內多日激烈爭論,中國於10月5日同意出兵援朝。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入朝參戰。在等待中國出兵期間,北韓首都平壤被聯合國軍占領,朝鮮人民軍敗退到鴨綠江邊的中朝邊境一帶。中朝聯軍隨後在雲山、長津湖、价川等地取得數次戰鬥勝利,12月收復平壤,1951年1月重占漢城。此時,史達林也派遣蘇聯空軍進入北韓境內參戰。
1951年4月,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發動反攻,重占漢城,將中朝聯軍趕回三八線以北。隨後交戰雙方在三八線陷入僵局,之後雖有1951年夏季攻勢與上甘嶺戰役等數次戰鬥,但雙方實際控制線一直不再有大的改變。隨著支持延續韓戰的史達林在1953年3月5日逝世,在主張立即停戰的馬林科夫和赫魯雪夫調節下,1953年7月27日《韓戰停戰協定》正式簽字,韓戰結束。1953年2月7日,金日成因其在韓戰中的功績,被自己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的軍階。
肅清異己
1951年1月31日,朝鮮人民軍前線司令官金策突然死亡後,時任內閣首相的金日成完全掌握軍隊的全部權力。1953年和1955年先後以「美國間諜」的罪名,處決北韓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者和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南朝鮮勞動黨領導人李承燁、朴憲永。之後金日成又陸續清洗以許嘉誼為代表的親蘇派和以金斗奉、武亭、崔昌益為代表的親華派(即延安派)的力量。1957年在莫斯科召開的慶祝十月革命的大會上,金日成要求毛澤東遣返之前逃到中國的北韓親華派遭到毛澤東拒絕,金日成為此十分惱怒,稱駐北韓的中國軍隊侵犯北韓主權,毛澤東於是決定從北韓撤軍。1958年底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北韓。
金日成在1966年成為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之前是委員長),在1967年至1968年全面清洗勞動黨內最後一批反對派成員甲山派後,在1972年兼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由他一人全面掌握北韓黨政軍的絕對權力,成為獨裁者。1992年4月,被授予「大元帥」稱號,1998年修改的《北韓憲法》規定他為「共和國永遠的主席」,廢除國家主席一職。
在金日成的領導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立一個史達林式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系。1956年時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雪夫提出反對對史達林的個人崇拜之後,金日成一方面指責蘇聯是「灰色分子」、「社會主義背信者」,另一方面指責親中派是事大主義,並提出自己的主體思想,其中結合他自己的政治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一些觀點。他發表的文章和講話被編輯入38冊《金日成著作》。
個人崇拜
北韓全國有超過500座金日成的雕像。最為知名的幾座位於金日成綜合大學、金日成體育場、萬壽台山、金日成橋等。據報導有一些雕像受到北韓的異見者的爆炸破壞或是塗鴉醜化。紀念「永遠的領導者」的「永生塔」也在全國四處樹立,民眾被要求在他的官方生日和逝世日時進行敬拜。在北韓還有一個傳統就是新婚夫婦要在婚後馬上去最近的金日成像前獻花。
每個北韓人出門也要佩戴別有金日成肖像的襟章,以表明是北韓居民和對金氏忠誠。
對外關係
在韓戰中金日成得到了蘇聯和中國的巨大幫助,雖然北韓在戰前希望達到的統一半島和其他的目標並沒有實現,但正是由於這場戰爭,金日成得以繼續統治北韓。
中蘇論戰導致中蘇關係破裂後,北韓在中蘇兩國之間搖擺,左右逢源,以求保證自身最大利益。1961年6月24日,北韓公布金日成即將訪問蘇聯,並簽訂《蘇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隨即,中國邀請金日成於訪蘇後訪華。7月,《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訂,雙方以中方45.5%,北韓方面54.5%的比例劃分中朝邊界在長白山地區的走向,北韓跟中國的反修主張一樣,在內部文件中指責時任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的尼基塔·赫魯雪夫為「在領袖(史達林)墳墓上跳舞的人」「社會主義背信者」。1965年蘇聯加大援助以爭取北韓,北韓倒向蘇聯,派人越境到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區進行煽動,指責中國搞「教條主義」「大國沙文主義」。1966年12月,金日成在蘇聯海參崴與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會面,稱中國的文化大革命為「愚蠢至極」,北韓將會擺脫中國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1968年1月23日,美國海軍間諜船普韋布洛號在北韓東岸的元山外海進行情報搜集任務時,遭北韓方面勒令停船接受檢查,並以非法入侵領海的理由逮捕,船長以及幾名船員被擊傷,一名船員死亡。經過外交談判,1968年12月,美國接受北韓提出的要求,承認錯誤、道歉、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北韓同意釋放人質但宣布沒收該艦。82名被俘船員以及死亡船員的遺體在板門店移交給美方。蘇聯勃列日涅夫政府對北韓此次事先未告知蘇聯的輕率挑釁行為非常不滿。1970年,美蘇緩和,蘇聯不再支持北韓對抗美國,中朝關係又迅速恢復,金日成歷史性重訪中國。毛澤東甚至改變在中南海宴請的習慣,主動到金日成下榻的釣魚臺國賓館去會見他。此後,金日成每年都會到訪中國,甚至一年兩次,一直維持到1976年毛澤東逝世。
1972年5月2日,金日成與大韓民國中央情報部部長李厚洛在平壤會面,兩人舉行兩次會談,同年南北韓雙方發表南北共同聲明。
1976年8月18日上午10點半,聯合國軍方面派人去砍一棵位於三八線南北韓非軍事區內阻擋住韓方視線的樹,北韓突然派出1名中尉和9名士兵前往現場要求中止砍樹。聯合國軍負責人博尼法斯上尉指出這一作業是在韓國領土上進行的,是合法的。朝鮮人民軍士兵用斧頭、棍棒毆打聯合國軍,鬥毆持續約4分鐘,博尼法斯上尉被砍死,美、韓各有4人重傷。史稱板門店事件。事後位於漢城龍山的聯合國軍司令部立即進入戒備狀態,美軍中途島號航空母艦進駐朝鮮海峽。但雙方最後相互諒解,並未發生衝突。
1988年,在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與韓國總統盧泰愚的共同努力下,蘇聯宣布派團參加1988年漢城奧運會並準備與韓國建交,北韓則與蘇聯斷交並驅逐所有蘇聯在朝人員。1990年9月30日韓國與蘇聯建交後,北韓政府發表聲明,猛烈抨擊蘇聯同韓國建交,指責蘇聯此舉是因「改革」而陷入困境和混亂、走上衰退沒落道路時發生的,指出蘇聯已不是過去堅持社會主義國際主義的蘇聯,而蛻變為其他性質的國家。北韓還指出,蘇聯同韓國建交的結果是從法律上承認北韓存在兩個國家,從而採取逆北韓統一行動的分裂主義行動。1990年12月,北韓通知蘇方關閉其設在平壤的蘇聯新聞社和《共青團真理報》平壤分社。
自改革開放以後,為吸引外資,特別是日本和韓國的資金支持,中國決定拋棄以往對北韓的承諾,開始尋求與韓國建交。1992年7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特別約談剛剛從非洲訪問歸來的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和外交部長錢其琛,決定派錢其琛赴朝通報中國決定與韓國建交的立場。據錢其琛回憶,此次金日成接見中國代表團時間之短、氣氛之平淡前所未有,甚至慣例中的宴會招待也沒有出現。曾有傳言稱北韓為抗議中韓建交而在1993年國際奧委會會議上拒絕投票支持中國北京申辦奧運會,使得200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落到澳洲雪梨手中。這種外交冷淡一直持續到1999年,中朝雙方的高層互訪才得以恢復。1992年以後20年間,北韓甚至向越南出售300多枚彈道飛彈,足以威脅中國城市。
1956年,金日成出訪東德,會見奧托·格羅提渥總理
身份爭議
韓聯社前主編徐玉植認為,「由金日成創建游擊隊」是北韓捏造的。金日成在回憶錄上主張於1932年4月25日組建反日人民游擊隊,但當時另有李姓人物創建「安圖反日人民游擊隊」。北韓聲稱該游擊隊是北韓人民革命軍的前身,並將北韓建軍日從1948年2月8日改為1932年4月25日。徐玉植還指出,北韓歷史書上稱金日成建立北韓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建設同志社」,但這也屬虛構。金日成在韓半島解放前甚至未加入朝鮮共產黨。北韓中學四年級教科書還將中國共產黨東滿特委書記童長榮指揮的「小汪清戰鬥」說成是金日成指揮的戰鬥。
根據日本學者佐佐木春隆的考證,襲擊北韓境內普天堡實際上是吳成崙組織的,後被金據為自己的功勞。另根據佐佐木春隆的考證,游擊隊的行動還包括綁架北韓人作苦力,和綁架富有人物(對象除了日本人,也包括自己的同胞北韓人,還有中國人、白俄人等,只要有錢,他們一律綁票)索要贖金。
關於金日成在北韓建國前的生涯有很多爭議,許多來源表明他借用「金日成」這個名字。早在1937年11月18日,北韓的京城新聞就發布金日成被滿洲國軍擊斃的報導。在滿洲國軍的官方月刊《鐵心》上,也發表有「金日成匪賊討伐詳報」的詳細記錄。普天堡的居民聲稱,他們見到的金日成約為40歲左右。朝鮮總督府逮捕的共犯朴金喆和朴達供述,襲擊普天堡的金日成當時36歲。然而,後來成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的金日成當時應當是25歲。正由於這些矛盾的存在,李命英、朴甲東等學者認為這兩個金日成並不是同一人。此外,日本學者和田春樹也對金日成的身份表示懷疑。
1945年蘇聯遠東軍命令宣傳專家格里戈里·梅克列爾(Григорий Конович Меклер,Grigory Mekler)幫助金日成當上北韓領導人;梅克列爾在蘇聯解體後表示,他發現金日成的名字是從已故的指揮官那裡借用的。但歷史學家安德烈·蘭科夫認為不甚屬實。:55
而據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軍官列昂尼德·瓦辛(Леонид Вассин)回憶,金基本是「從零創造」,金的韓語十分差勁,他花了三天學習內務人民委員部為他準備的講稿,其後在朝鮮共產黨第一次大會上宣讀,他需要專門輔導才能發表對北韓群眾的演講。
另於2009年8月12日韓聯社報導,在馬里蘭州的美國國家檔案館中找到的一份美國軍政時期的資料顯示,美軍政廳認為金日成原名金成柱,金成柱是抗日英雄金日成的侄子,在金日成死後頂替他的名字。
關於金日成將軍傳說,他的傳說特徵有「陸軍士官學校出身」、「乘白馬」、「活動地在白頭山」、「參加早期義兵鬥爭」等。有金擎天(符合「陸軍士官學校出身」、「乘白馬」)、金一成(符合「參加早期義兵鬥爭」、「活動在白頭山」)等四人為傳說原型的說法。
儘管存在許多爭議和北韓的個人崇拜對其所做的神化,金在歸國之前是一個「重要的抗日游擊隊領導者」這一點則得到了史學界的普遍認同。
逝世
1994年7月8日金日成因心臟病而病逝,結束46年的統治。去世前,金正日因病治療,而國內及國外問題給予金日成極大的困擾。國內農業工作仍然疲弱,經濟停滯;國外方面,前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訪問平壤,原因是北韓在六月被美國指試射核武器,因而退出國際原子能機構,卡特訪朝給金日成帶來來自韓國總統金泳三邀請金日成訪問漢城(今譯作首爾),並在當年7月下旬舉行首腦會議的消息。
有說法指出,金日成在死前一天曾到地方考察糧食收成,在深夜返回妙香山別墅後,得悉76歲的趙明選上將(1918年-1994年7月7日)病故,趙明選自14歲(1932年)開始追隨金日成參加抗聯打游擊,幾十年來患難與共,情同手足。在此之前的一個月里,已先後有兩位上將離他而去,趙明選是第三位。金日成極重感情,他追問趙明選的死因,有人報告說是死於腦溢血。金日成又問採用什麼救治方法,報告說採用的是保守療法。金日成大怒,連聲斥問道:「為什麼不開顱搶救?這些醫生就是怕負責任!把院長給我找來,當面給我解釋清楚!」他越說越生氣,全身打起哆嗦,突然,一口氣沒上來,重重倒在地上,人們頓時亂作一團。醫生聞訊趕來,經過檢查後認定是心臟病急性發作,但別墅並無急救藥物。北韓當局試圖將金日成送往平壤烽火醫院,但當晚遇上狂風暴雨,首架直升機在妙香山墜毀。當第二架直升機趕至時(凌晨2時),金日成的心臟已經停止跳動,終年82歲。
金日成去世後,最高人民會議於1998年修改的憲法規定他為共和國永遠的主席,原來國家主席一職被取消。金日成的遺體現被永久保存於平壤的錦繡山議事堂(1994年改名錦繡山紀念宮,2012年改名為錦繡山太陽宮)。
2014年7月10日,南韓傳媒引述消息人士指金日成遺體正在腐爛,頭部和身體萎縮,皮膚剝落及變色,身上出現很多黑斑,參訪民眾更直接坦白地形容:「像條脫水的乾鱈魚」。
著作
- 《金日成選集》,中文版1962外文出版社,1963 人民出版社
- 《金日成著作選集》8卷,中文版1975北韓平壤外國文出版社
- 《金日成著作集》,中文版1981外文出版社
- 《金日成文選1945-1967》,中文版1982人民出版社
- 《金日成文選1968-1979》,中文版1982人民出版社
- 《金日成回憶錄-與世紀同行》1-8共四冊,中文版1994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外文出版社
- 《金日成全集》全六卷,中文版2010北韓平壤外文出版社
家族
系譜
- 金氏本貫是全州金氏(始祖是新羅第56代王敬順王的第4子金殷說還有他的8世孫金台瑞)。金日成的自傳《與世紀同行》雲、「金膺禹十世祖金繼祥是從全羅道遷到平安道(1592年至1598年的韓日戰爭時左右北遷)。金膺禹生於朝鮮王朝平壤中城裡的貧困一家,因為平壤地主李平澤家的守墓而居住於萬景台」。金日成是他的曾孫。
家庭成員
金日成第一任妻子是韓聖姬,1914年出生於朝鮮江原道,因參與地下抗日活動而與金日成相識,二人因此在1937年結婚。1940年韓聖姬被日本軍警討伐隊投入監獄,之後在姑媽的保釋下獲釋,並同金日成失去聯繫。出獄後的韓聖姬和一個信仰天道教的農民再婚,等到1947年,今非昔比的金日成又尋找到韓聖姬,與她在平壤見面,韓聖姬最終死於韓戰。北韓當局諱言金日成曾有韓聖姬這個妻子,直到金日成昔日的戰友林昌培、金伯文向日本媒體披露後,外界才知曉其存在 。
金日成第二任妻子是金正淑(或寫作金貞淑),生有兩子一女:金正日、金萬一(俄文名為舒拉,1947年在平壤溺死)和金慶喜。
金日成的第三任妻子為金聖愛,生有兩子兩女:金敬淑、金經進、金英一、金平一。
相關條目
影視作品
2016年:《仁川登陸戰》(Operation Chromite),由李原種飾演。
外部連結
外部影片連結 | |
---|---|
![]() | |
![]() |
官銜 | ||
---|---|---|
前任: 首任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閣首相 1948年9月-1972年12月 | 繼任: 職務改稱 金一(政務院總理) |
前任: 崔庸健 (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長)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 1972年12月-1994年7月 | 繼任: 楊亨燮 (最高人民會議常設會議議長) |
前任: 首任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 1972年12月-1994年7月 | 繼任: 職務廢除 被追尊為共和國永遠的主席 |
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1972年12月-1994年4月 | 繼任: 金正日 | |
政黨職務 | ||
前任: 首任 | 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 1949年6月-1966年10月 | 繼任: 自己(設總書記) |
前任: 自己 (委員長制) | 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66年10月-1994年7月 | 繼任: 金正日 (1997年) |
軍職 | ||
前任: 首任 |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1950年7月-1991年12月 | 繼任: 金正日 |
|
|
|
|
|
金膺禹 (1848-1878) | |||||||||||||||||||||||||||||||||||||||||||||||||||||||||||||||||||||||||||||||||||||
金輔鉉 (1871-1955) | 李寶益 (1876-1959) | ||||||||||||||||||||||||||||||||||||||||||||||||||||||||||||||||||||||||||||||||||||
金亨稷 (1894-1926) | 康盤石 (1892-1932) | 金亨祿 | 金亨權 (1905-1936) | ||||||||||||||||||||||||||||||||||||||||||||||||||||||||||||||||||||||||||||||||||
金正淑 (1917-1949) | 金日成 (1912-1994) 本名:成柱 | 金聖愛 (1928-2014) | 金哲柱 (1916-1935) | 金英柱 (1920-2021) | |||||||||||||||||||||||||||||||||||||||||||||||||||||||||||||||||||||||||||||||||
洪一茜 (1942- ) | 成蕙琳 (1937-2002) | 金英淑 (1947- ) | 金正日 (1941-2011) | 高英姬 (1953-2004) | 金玉 (1964- ) | 金萬一 (1944-1947) | 金敬姬 (1946- ) | 張成澤 (1946-2013) | 金平一 (1954- ) | 金英一 (1955- ) | |||||||||||||||||||||||||||||||||||||||||||||||||||||||||||||||||||||||||||
金惠敬 (1968- ) | 金正男 (1971-2017) | 金雪松 (1974- ) | 金春松 (1975- ) | 金正哲 (1981- ) | 金正恩 (1984- ) | 李雪主 (1989- ) | 金與正 (1987- ) | ||||||||||||||||||||||||||||||||||||||||||||||||||||||||||||||||||||||||||||||
金錦率 (母:申貞姫) | 金漢率 (1995- ) (母:李惠慶) | 金ジミー (1997- ) (母:李惠慶) | 金東煥 (母:崔惠理) | 金率姬 (1998- ) (母:李惠慶) | 金現慶 (母:徐英蘭) | 男子 (2010- ) | 金主愛 (2013- ) | ||||||||||||||||||||||||||||||||||||||||||||||||||||||||||||||||||||||||||||||
|
- 1912年出生
- 1994年逝世
- 朝鮮國家元首
- 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和總書記
- 冷戰時期領袖
- 朝鮮總理
- 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 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元帥
-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 朝鮮朝鮮戰爭人物
- 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 朝鮮半島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 朝鮮革命家
- 朝鮮半島獨立運動人物
- 平壤市出身人物
- 朝鮮半島籍中國共產黨黨員
- 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2年入黨)
-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 金日成家族
- 亞洲紙幣上的人物
- 第二次世界大戰抵抗運動成員
- 與蘇聯合作者
- 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88步兵旅人物
- 國旗勳章獲得者
- 自由獨立勳章獲得者
- 蘇赫巴托爾勳章獲得者
- 列寧勳章獲得者
- 紅旗勳章獲得者
- 戰勝日本獎章獲得者
- 卡爾·馬克思勳章獲得者
- 何塞·馬蒂勳章獲得者
- 白獅勳章獲得者
- 柬埔寨王家勳章獲得者
- 寮國國家黃金勳章獲得者
-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之星勳章獲得者
- 克萊門特·哥特瓦爾德勳章獲得者
- 大十字級波蘭復興勳章獲得者
- 剛果功勳勳章獲得者
- 勞力英雄
- 共和國英雄 (朝鮮)
- 朝鮮勞動黨中央組織指導部部長
- 極權主義領導人
- 種族大屠殺參與者
- 任上去世人士
- 金日成
- 政治屠殺參與者
- 馬里國家大十字勛章獲得者
- 國旗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