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 本文重定向自 金正日
金正日 김정일 | |
---|---|
![]() | |
![]() | |
任期 1997年10月8日-(黨章) 1994年7月8日-2011年12月17日(實際) | |
政治局常委 | 金永南、崔英林、趙明錄、李英浩 |
前任 | 金日成 |
繼任 | 金正恩(接任黨魁,後於2021年使用同職稱) |
![]() | |
任期 1993年4月9日-(憲法) 1993年4月9日-2011年12月17日(實際) | |
副職 | 吳振宇(1993-1995年) 趙明祿(1998-2010年) |
前任 | 金日成(國家主席兼任) |
繼任 | 金正恩(第一委員長) |
![]() | |
任期 1997年10月8日-2011年12月17日 | |
副職 | 金正恩、李英浩 |
前任 | 金日成 |
繼任 | 金正恩 |
![]() | |
任期 1980年10月10日-2011年12月17日 | |
總書記 | 金日成 → 自己 |
![]() | |
任期 1991年12月24日-2011年12月17日 | |
前任 | 金日成 |
繼任 | 金正恩 |
![]() | |
任期 1990年5月24日-1993年4月9日 | |
委員長 | 金日成 |
前任 | 職務設立 |
繼任 | 吳振宇 |
個人資料 | |
別名 | 尤里·日成諾維奇·金 (俄語:Юрий Ирсенович Ким) 金正一 |
出生 | 第一種可能: ![]() 第二種可能: ![]() (有爭議) | 1941年2月16日
逝世 | 2011年12月17日![]() | (70歲)
墓地 | ![]() (未下葬) |
國籍 | ![]() ![]() ![]() ![]() ![]() |
政黨 | ![]() |
配偶 | 洪一天(1966年結婚;1970年離婚) 成蕙琳(1968年結婚;2002年逝世) 金英淑(1974年結婚;2011年夫逝) 高容姬(1977年結婚;2004年逝世) 金玉(2004年結婚;2011年夫逝) |
兒女 | 金正男、金正哲、金正恩(子) |
父母 | 金日成(父) 金正淑(母) |
簽名 | ![]() |
軍事背景 | |
服役 | ![]() ![]() |
服役時間 | 1992年4月20日-2011年12月17日 |
軍階 | ![]() ![]() |
經歷
| |
著作
|
金正日 | |
諺文 | 김정일 |
---|---|
漢字 | 金正日 |
文觀部式 | Gim Jeong(-)il |
馬-賴式 | Kim Chŏngil |

金正日(朝鮮語:김정일/金正日,1941年2月16日-2011年12月17日),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代最高領導人,朝鮮勞動黨永遠的總書記。生前擔任北韓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金正日是北韓建國第一代最高領導人金日成的長子,其母為金正淑。金正日經過實際上的世襲制擔任北韓最高領導人,統治北韓長達17年162天。
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階(韓語稱軍階為「軍事稱號」군사 칭호),2012年2月14日被追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事稱號。2012年4月11日的勞動黨代表會議上被擁戴為「永遠的總書記」,將朝鮮勞動黨總最高領導人的職稱改為「第一書記」;在13日的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5次會議上被擁戴為「永遠的國防委員會委員長」;2016年最高人民會議修憲,改尊稱為「主體北韓永遠的首領」。
出生地疑雲
北韓政府聲稱,金正日於1942年2月16日出生在兩江道三池淵郡的白頭山密營。但這個說法受到外界質疑。
根據蘇聯方面的記錄,他是1941年2月16日在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遠東區伯力附近的維亞茨科耶軍營出生的。當時金日成任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88步兵旅(又稱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第一營上尉營長,這支軍旅由撤至蘇聯的東北抗日聯軍餘部組成。金正日把出生年份報小一年,相信是為了使人認為他是在父親30歲那年出生。
但他在和金大中的會談里承認過他的祖籍是位於如今南韓的全羅道,本籍全州金氏。
金正日幼年時的名字是尤里·日成諾維奇·金(俄語:Юрий Ирсенович Ким),朝鮮名為김정일,對應的漢字是金正一。
家世背景
- 高祖父是金膺禹。
- 曾祖父是金輔鉉,朝鮮王朝時期的農民,金膺禹的長子。本貫全州金氏。平安南道人。
- 曾祖母是李寶益。
- 祖父是金亨稷(順川),韓國獨立運動家。
- 祖母是康盤石,其父親康敦煜是平安南道大同郡的長老會牧師。
- 父親是金日成。
- 母親是金正淑。
生平
幼年
- 在蘇聯境內的東北抗聯教導旅時期,金正日的俄文名字叫做蘇拉,住幼兒園,每週由警衛員接回教導旅營地與父母過週末。
- 1945年11月下旬,三歲的金正日隨著母親金正淑離開遠東訓練基地,乘船回到北韓先鋒港。第二天又隨著母親金正淑到達清津,並在那裡停留約一個月。
- 1945年12月22日,他跟隨母親金正淑乘有篷貨車離開清津,12月29日到達平壤。進入培養高層幹部子女的南山幼兒園。
學生時期
- 1949年6月,7歲的金正日進入南山人民學校。
- 1950年10月,由於韓戰爆發,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就讀。
- 1952年10月,進入吉林市朝鮮族小學學習。
- 1953年初,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並被選為中隊委、模範學生。
- 1953年2月,11歲的金正日進入遷來吉林市的萬景台革命學院。
- 1953年7月,金正日回到北韓。
- 1953年9月至1954年8月,在平安南道勝湖郡三石小學和平壤第四小學讀書。
- 1954年9月起,12歲的金正日在北韓副部長以上級別幹部子女才能進入的平壤第一中學(10年制學校,1959年4月改稱南山高中)讀書。
- 1956年12月12日,14歲的金正日加入北韓民主青年同盟,歷任民主青年同盟基層組織委員長、學校民主青年同盟副委員長(委員長由教師擔任)。
- 1960年7月15日,18歲的金正日從南山高中(原平壤第一中學)畢業。
- 1960年9月1日,18歲的金正日升入金日成綜合大學,在經濟系的政治經濟學專業類組中學習。
- 1961年4月21日至5月8日,19歲的金正日在平壤紡織機械製造所(平壤紡織機械廠)工具車間參加了生產實習。
- 1961年5月中旬至6月初,19歲的金正日參加了平壤市臥山洞——龍城間公路擴建工程建設。
- 1961年7月22日,加入朝鮮勞動黨,金正日在大學時代積極深入參與大學黨委員會活動。
- 1962年2月16日,20歲的金正日所在的班級政治經濟學專業二年級一班榮獲了千里馬班級稱號。
- 1962年8月下旬起,金正日在平壤東北24多公里的御恩洞參加了歷時40多天的軍事野營訓練。
- 1963年2月4日,21歲的金正日所在的班級又第一個獲得了雙重千里馬班級的稱號。
- 1963年2月5日,《民主青年》報在整整一個版面上,刊登了金正日和大學生們在一起的照片與獲得雙重千里馬班級稱號的消息。
- 1964年3月18日,22歲的金正日發表了題為《郡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畢業論文。
- 1964年3月30日,金正日從金日成綜合大學畢業。
工作經歷
- 1964年大學畢業後,金正日先是在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秘書室參事室工作,後調到內閣首相參事室工作。
- 1964年4月1日,金正日被指派到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任職。
- 1964年6月19日起,在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正式開始了工作。
- 1965年4月9日到4月21日,23歲的金正日以「警衛軍官」的身份隨同金日成訪問了印度尼西亞。
- 1966年2月,24歲的金正日出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組織指導部責任指導員。
- 1969年,27歲的金正日升任黨組織指導部副部長和宣傳鼓動部副部長。
接下黨指揮職
- 1972年10月,30歲的金正日在朝鮮勞動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黨中央委員會委員。
- 1973年7月,31歲的金正日肩負起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鼓動部部長的重任,直接領導了全黨的思想工作。
- 1973年9月17日,在朝鮮勞動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兼指導部長、宣傳鼓動部書記。參與了三大革命紅旗獲得運動。
- 1974年2月13日,在朝鮮勞動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被推戴為金日成的接班人。
確立思想體系
1974年2月19日,金正日在全國黨的宣傳工作者講習會上,把金日成革命思想正式確定為主體的思想、理論及方法的統一體系,並以此為基礎宣布實現「全社會主體思想化」為朝鮮勞動黨的最高綱領。1980年10月10日,在朝鮮勞動黨第六次代表大會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黨中央委員會書記、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83年6月,金正日與時任朝鮮國防部長吳振宇秘密訪問中國,與中國高層領導人會面,是為金正日首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
1990年5月,在第九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1991年1月中旬,金正日把8月28日定為青年節,並於1991年8月26日向迎接第一個青年節的全國青年致函《青年要做無限忠於黨和領袖的先鋒》。1991年12月24日,在朝鮮勞動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十九次全體會議上,在金日成的提議下,被推舉為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1993年,美韓舉行「協作精神—93」聯合軍事演習,使朝鮮半島的核危機達到極點。3月8日,金正日下達了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第0034號命令《向全國、全民、全軍宣布准戰時狀態》。命令全國、全民、全軍自1993年3月9日起進入准戰時狀態。1993年3月12日,金正日指示政府發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3月24日,金正日向全國、全民、全軍下達了關於解除准戰時狀態的命令,並向「在保衛國家的主權和革命勝利果實的鬥爭中高度發揮了忠誠的」朝鮮人民軍、北韓人民警備隊官兵和工農赤衛隊、紅色青年近衛隊隊員、全體黨員和勞動者致以感謝信。1993年4月9日,在第九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五次會議上,在金日成的提議下,被推戴為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守孝三年
金日成於1994年7月8日去世後,金正日為父守孝三年,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職務因此空缺三年。
接任勞動黨總書記
1997年10月8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和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發表特別公報,宣布金正日當選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同年發動為期4年的「深化組事件」清洗運動,令二萬人受到迫害,數千人致死。1998年7月14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金正日被登記為第666號選區最高人民會議議員候選人。7月26日,第10屆最高人民會議議員選舉第666號選區舉行選舉,擁戴金正日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議員。1998年9月5日,第10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平壤舉行。會議一致通過審議修改補充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憲法。新通過的社會主義憲法的國家機構章把國防委員會的權能規定為「是國家主權的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是全盤的國防管理機關。」並推戴金正日為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1999年初,金正日向國內外宣布:朝鮮勞動黨的領導就是先軍領導,他的政治就是先軍政治。2000年3月5日,金正日應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特命全權大使的邀請訪問中國大使館。2000年5月29日至31日,金正日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的邀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非正式訪問。2001年1月15日至20日,金正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非正式訪問。
2003年9月在第十一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上、2009年4月第十二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上,再次當選為國防委員會委員長。2010年5月3日至7日和8月26日至30日,金正日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的邀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非正式訪問。2010年9月28日,在朝鮮勞動黨第三次代表會上,再次當選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2011年5月20日至26日,金正日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的邀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非正式訪問。2011年8月25日至27日,金正日在結束對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訪問歸國的路上,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東北地區進行了訪問。
金正日擔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重要職務。北韓的官方機構經常用「偉大領導者金正日同志」(위대한 령도자 김정일동지/偉大한 領導者 金正日同志)稱呼他。
對外關係與軍事衝突

金正日和其父一樣害怕炸彈暗殺而不願坐飛機,去外國時一向坐防彈列車,他乘坐飛機的明確紀錄只有1965年隨父訪問印尼時有一次。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為發展經濟,開始尋求與南韓建交。1992年7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特別約談剛剛從非洲訪問歸來的國家主席楊尚昆和外交部長錢其琛,決定派錢其琛赴朝通報中國決定與南韓建交的立場。據錢其琛回憶,此次金日成接見中國代表團時間之短、氣氛之平淡前所未有,甚至慣例中的宴會招待也沒有出現。這種冷淡一直持續到1999年金永南訪華,中朝雙方的高層互訪才得以恢復。
1992年以後20年間,北韓向越南出售300多枚彈道飛彈,足以威脅中國城市。
1996年9月,北韓特種部隊滲透至南韓東海岸江陵市附近,以搜集南韓的情報,由於滲透用的潛艇擱淺,26名北韓人被迫棄艇,並從海灘登陸沖入附近山林中隱藏。南韓陸軍和警察隨即對他們展開時長兩個多月的追捕,26名北韓人中僅有2人生存(1人受傷後逃回北韓,1人向南韓警方投降),其餘全部死亡。而南韓方面有16人喪生(包括軍人和百姓),27人受傷。
2000年7月19日,普京首次訪問北韓,與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舉行會談,恢復了因1990年蘇聯與南韓建交而中斷的俄朝關係。
2006年10月,北韓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一致通過譴責並制裁北韓的聯合國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2009年北韓第二次核試驗成功,聯合國安理會再次通過譴責並制裁北韓的聯合國安理會第1874號決議。
2010年11月23日下午,位於南韓西部海域的延坪島遭到來自朝鮮人民軍的數十發炮彈炮擊,島上數十座建築和住宅受損或起火,南韓軍方進行了回擊。11月24日,南韓延坪島發現在南北韓炮戰中死亡的2名平民的屍體。北韓方面炮彈一共造成2名韓國海軍士兵死亡,20人受傷,傷者中有17名韓軍士兵和3名平民。2010年11月23日,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通過記者會譴責北韓炮轟南韓領土延坪島。之後於11月25日再次譴責北韓對美國盟友南韓的炮擊,稱:「不能將南韓進行射擊訓練與北韓炮擊平民居住的南韓領土相提並論。重要的是延坪島事件造成人員傷亡。」北韓又於12月8日上午9點4分向白翎島東北方北側海域進行了炮擊。南韓軍方在延坪島的實彈射擊訓練於12月20日下午2時30分開始。
2012年與2013年,聯合國安理會又通過譴責並制裁北韓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光明星三號與進行第三次核試驗的相關決議同日,北韓宣布同意聯合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重返北韓。
所獲軍事稱號及榮譽等
1975年2月15日、1982年2月16日、1992年、2011年12月19日先後四次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軍事稱號。2012年2月14日追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事稱號。1978年、1982年、1992年、2012年3月29日先後四次被授予金日成勳章。1973年2月、2012年3月29日被授予金日成獎等許多勳章和獎章。
人權紀錄
根據2004年人權觀察的報告,北韓政府是「世界上最鎮壓成性的政府之一」,據美韓官員估計關押有20萬名政治犯,也沒有媒體、宗教、政治異見和平等教育的自由。「事實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控制的。」金的政府被指控由於創造和延長了1990年代的饑荒而犯下了「反人類的罪行」。
個人崇拜
金正日沿襲其父金日成的做法,大力營造自己的個人崇拜。叛逃者提到在北韓的學校里父子二人都被奉若神明。
2002年在他60歲(官方)生日時,全國舉行了盛大的活動慶祝他的甲子壽。很多北韓人相信他的情緒變化能影響天氣。2010年時北韓媒體報導金正日的傑出著裝方式影響了世界服裝潮流。北韓媒體還聲稱他發明了漢堡包。在北韓存在著許多讚美他的稱呼(金正日稱謂列表)。儘管他從無指揮經驗,北韓的國民卻稱他為「百戰百勝的鋼鐵領將」。
個人財產
星期日泰晤士報曾報導,金正日在盧森堡存了40億美元,以便政權垮台出逃時使用。
逝世
朝鮮中央電視台2011年12月19日正午報導,金正日在乘火車視察地方的途中,因急性心肌梗死併發心源性休克於2011年12月17日上午8點30分去世,也有消息稱金正日實際於12月16日晚8時左右在位於平壤的官邸去世。金正日的葬禮將於同月28日舉行,北韓方面宣布從12月17日至29日全國哀悼。
在金正日生前已經預定由三子金正恩接班,逝世後,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朝鮮國防委員會、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內閣共同發表了《告全體黨員、人民軍官兵和人民書》,要求全體黨員、人民軍官兵和人民「忠於尊敬的金正恩同志的領導」,黨和人民軍隊以及人民保持團結。
收到金正日逝世的消息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向北韓當局發唁電,對金正日的離世表示沉痛悼念。而聯合國在大會上按照慣例,全體為他默哀一分鐘(美、日、南韓、歐盟等退席)。
外交事務

- 金正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會晤提升了朝俄關係。
- 2000年,金正日與南韓總統金大中實現戰後第一次北南首腦會晤,他還批准支持允許南韓公司開發北韓金剛山,緩和、促進南北關係。
- 金正日曾在1990年代批判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是修正主義。2000年及之後,金正日作為北韓領導人三次訪問中國,並讚賞「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了朝中兩國兩黨關係。
- 金正日和美國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在平壤會晤,北韓軍方二號人物趙明祿次帥訪問了美國。朝美關係空前緩和。金正日說,北韓問題關鍵在於美國放棄對朝敵視政策。堅持對朝接觸政策的柯林頓被反對獨裁的小布希代替後,朝美關係陷入了僵局和對立。2004年,北韓提出發展核武器,2005年宣布擁有核武器。國際上對其是否擁有核武將信將疑,但普遍認為這使北韓陷入孤立。
- 金正日2002年9月與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會晤,簽署《日朝平壤宣言》,實現朝日兩國關係正常化。在該次會談中,金正日首次承認了北韓綁架日本人問題,並向日方道歉。
- 首次與英國、愛爾蘭等歐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與北韓有邦交的國家達到157個。
- 金正日2011年5月27日早6時30分許結束行程達6000多公里、為期8天的中國之旅,返回了北韓。
相關事件
- 根據脫北者的說法,金正日1966年進入朝鮮勞動黨組織指導部後,授意策劃或指揮了北韓綁架日本人事件、1983年在緬甸首都仰光刺殺南韓總統全斗煥未遂事件、綁架南韓女演員崔銀姬事件和1987年大韓航空858號班機空難,但北韓政府從來都沒有承認過這些說法。
- 根據北韓媒體稱,金正日年輕時受到東歐多間著名大學邀請入學,金正日以北韓已有好大學為理由拒絕,入讀金日成綜合大學。
- 金正日於2010年5月3日訪中國,據說要求中國提供最新的殲十戰機等軍事援助,被拒絕後臨時取消在北京和胡錦濤一起觀看歌劇《紅樓夢》,匆匆回國。[需要較佳來源]
- 1947年夏,金正日親眼目睹弟弟金萬一(1944年生)在平壤金日成官邸內的水池裡玩耍時淹死。據2011年12月20日《明報》報導,有俄國文件披露是時年5歲的金正日親手按著弟弟的頭,把弟弟淹死在水池裡。
- 金正日的長子、金正恩的兄長金正男因為在2001年曾持假護照攜妻子兒女遊玩日本東京迪士尼樂園,並多次讚美中國的改革開放,聲言北韓只有學習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有出路,因而不僅喪失了繼承北韓最高領袖的可能性,而且不得不移居澳門、上海、北京等地,十數年間未回北韓;2017年2月13日,金正男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遭到刺殺身亡,而此前就有傳聞稱其曾經多次遭到金正日、金正恩父子暗殺未遂。
西方媒體報導
- 在金正日去世前的數年中一直有他中風入院,甚至已經逝世的傳聞。2008年11月2日北韓官方電視台於發出金正日觀看足球賽的照片,但未提及照片的拍攝時間及地點,亦看不見足球員或球賽片段。日本富士電視台曾報道金正日長子金正男飛往巴黎,尋找神經外科醫生治療父親。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亦指金正日健康欠佳,但仍能控制大局。2009年8月5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前往北韓與金正日協調釋放被拘留的兩名美國女記者,獲金正日接待,兩人合照的照片顯示金正日雖明顯消瘦,但與柯林頓會談時仍能談笑風生,破除了外界猜測其病重的傳聞。
家庭
先祖 | |||||||||||||||||||||||||||||||||||||||||||||||||||||||||||||||||||||||||||||||||||||||||||||||||||||||||||||||||||||||||||||||||||||||||||||||||||||||||||||||||||||||||||||||||||||||||||||||||||||||||||||||||||||||||||||||||||||
---|---|---|---|---|---|---|---|---|---|---|---|---|---|---|---|---|---|---|---|---|---|---|---|---|---|---|---|---|---|---|---|---|---|---|---|---|---|---|---|---|---|---|---|---|---|---|---|---|---|---|---|---|---|---|---|---|---|---|---|---|---|---|---|---|---|---|---|---|---|---|---|---|---|---|---|---|---|---|---|---|---|---|---|---|---|---|---|---|---|---|---|---|---|---|---|---|---|---|---|---|---|---|---|---|---|---|---|---|---|---|---|---|---|---|---|---|---|---|---|---|---|---|---|---|---|---|---|---|---|---|---|---|---|---|---|---|---|---|---|---|---|---|---|---|---|---|---|---|---|---|---|---|---|---|---|---|---|---|---|---|---|---|---|---|---|---|---|---|---|---|---|---|---|---|---|---|---|---|---|---|---|---|---|---|---|---|---|---|---|---|---|---|---|---|---|---|---|---|---|---|---|---|---|---|---|---|---|---|---|---|---|---|---|---|---|---|---|---|---|---|---|---|---|---|---|---|---|---|---|
|
- 洪一天(第一任妻子,1966年結婚,1969年離異,曾擔任最高人民會議代議員)
- 金惠敬(長女)
- 成蕙琳(被視作第二任妻子,是否正式結婚不詳,2002年在莫斯科病逝)
- 金正男(長子,2017年2月13日在馬來西亞遭到刺殺身亡。)
- 金英淑(繼任妻子,1974年結婚,其餘不詳,曾為金日成辦公室打字員)
- 金雪松(次女)
- 金春松(三女)
- 高容姬(被視作第四任妻子,1977年開始與金同居,是否正式結婚不詳,在日本北韓人,傳聞2004年病逝)
- 孫姬林(無正式身分,僅1980年左右同居,生下兩女後,1991年被拋棄)
- 於仁姬(小有名氣的女演員,是北韓1959年上映電影《春香傳》的女主角,曾與金正日有過非公開戀情,後與朝鮮名導演劉浩善結婚。)
- 金玉(繼任妻子,自1980年代任金正日「技術書記」,2008年後正式結婚)
- 育有一子,姓名不詳
評價
正面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唁電評價金正日稱:「金正日同志是北韓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偉大領導者,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北韓人民建設北韓式社會主義強盛國家的偉大事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勳。金正日同志是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他以極大熱情繼承和發展了由兩國老一輩革命家親自締造和培育的中朝傳統友誼,同中國領導人結下了深厚友誼,有力地推動了中朝睦鄰友好合作關係不斷向前發展。中國黨、政府和中國人民對金正日同志的逝世深感悲痛,中國人民將永遠懷念他。」
- 中華人民共和國前總理朱鎔基在《朱鎔基答記者問》中評價金正日稱:「我覺得他為人坦率、誠懇,思想很敏銳,知識很廣博,信息也很廣泛。我們討論了很多東西,包括經濟問題,包括中國的改革開放問題,其中也談到你所說的設立開發區問題。我的印象是,他思想很開放,看得很遠,同時也很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負面
- 無國界記者評價金正日之死為「一個新聞自由的敵人死了」。
- 小布希:「北韓領導人無心治國,不管老百姓是否有飯吃。」
- 盧武鉉於2004年11月在與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的會談中提到金正日時說:「是的,他確實是壞人,但我們沒有必要公開談論這些。」
- 黃長燁:「金正日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為緊緊抓住權力會不惜一切代價。」
其他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參見
政黨職務 | ||
---|---|---|
前任: 金日成 | 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97年-2011年 | 繼任: 金正恩 (第一書記) |
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1997年-2011年 | 繼任: 金正恩 | |
政府職務 | ||
前任: 金日成 | 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1994年-2011年 | 繼任: 金正恩 (第一委員長) |
新頭銜 | 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 1990年-1993年 | 繼任: 吳振宇 |
軍職 | ||
前任: 金日成 |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1991年-2011年 | 繼任: 金正恩 |
|
|
|
|
|
- 1941年出生
- 2011年逝世
- 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和總書記
- 金正日
- 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 朝鮮勞動黨中央宣傳鼓動部部長
- 朝鮮勞動黨中央組織指導部部長
- 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元帥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
-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 金日成綜合大學校友
- 兩江道出身人物
-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 金日成家族
- 朝鮮綁架問題相關人物
- 俄羅斯高麗人
- 最高人民會議代議員
-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人
- 政治世家出身的政治人物
- 國旗勳章獲得者
- 金日成勳章獲得者
- 自由獨立勳章獲得者
- 柬埔寨王家勳章獲得者
-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埃及)
- 共和國英雄 (朝鮮)
- 勞力英雄
- 極權主義領導人
- 任上去世人士
- 被指控危害人類罪人物
- 種族大屠殺參與者
- 政治屠殺參與者
- 馬里國家大十字勛章獲得者